邓石如(1743-1805),原名琰,字石如,因避嘉庆帝讳,改以石如为名,字顽伯,号古浣子、完白山人,安徽怀宁(安庆)人,布衣,著有《完白山人印谱》。
邓石如也是清代杰出的书法家和印学家。他开始用隶书笔法写篆书,给予后世篆学者以很大方便。康有为曾说:“完白山人未出,天下以秦分(即秦篆)为不可作之书,自非好古之士,鲜或能之。完白既出以后,三尺竖僮,仅解操笔,皆能为篆”(见《广艺舟双楫·说分篇》)。他的篆刻,初学何震、梁袠。印谱中有“一日之迹”、“折芳馨以遗所思”等印,就是他早年摹刻梁袠的旧作。他在篆刻上的成功,是和他书法上的成功分不开的。他把篆书上生龙活虎千发万化的姿态运用到印章上来,这是印学家从未有过的新事。活力充沛,气象一新。特别是朱文印,光气剡剡,不可逼视,更有创造性的发展。他曾为罗聘刻过“乱插繁枝向晴昊”七字印,边款说:“两峰子画梅,琼瑶璀灿;古浣子摹篆,刚健婀娜”(《绩语堂论印汇录》提到)。“刚健婀娜”四字,是他自己所下的评语,我们认为这一评语再恰当也没有了。自从邓石如篆法印法成名以后,全国印学界靡然向风。徽派旧体,几乎少人过问了(图1-4)


有人说,邓石如也是安徽人,他的印又是学何震、梁袠出身,应该属于徽派。也有人说,邓石如的印,运用自己的篆法,开创新体,不能归属于任何一派,世称“邓派”比较适宜。两说各有其理由。我们意见,明代尚未设置安徽省(明代有江南省,康熙六年即公元1726年始析置江苏、安徽两省),原称徽派、黄山派、新安派,只指徽州地区,不包括长江以北的安庆在内。邓石如的印法,给予后来的影响确实大极了,称为“邓派”最恰当。或称为“新徽派”、“后徽派”,也还可以。另外有人只承认邓石如是徽派,把邓石如以前二百多年的徽派印学历史都不算,我们认为是不妥当的。
邓派这个名称,是邓石如再传弟子吴熙载最早提出来的。这一派的著名印学家,除吴熙载外,有徐三庚、赵之谦、黄士陵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