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达放走元顺帝,常遇春:不能放!朱元璋:放得好!

 玥儿文史 2019-06-26

在中国古代,战争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一般两军交战,都会想办法擒贼先擒王,以此占据战争的主动权,尽可能快的取得最终胜利。但也有例外,像朱元璋与元军对战的时候,其手下名将徐达,就两次故意放走了元顺帝,常遇春对此气极的说道:“不能放!”但朱元璋却很是高兴,直夸徐达放得好!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元朝虽然失去了对中原的统治,但依旧牢牢控制着广阔的北方草原地区,这让明朝时刻感受到很大的威胁,为了彻底肃清北元势力,朱元璋制定了详细的北伐计划,先取山东,在去河南,最后直攻大都。

当年7月,徐达率兵驻扎在距离大都仅二三十里的通州,一待就是七天,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而元顺帝趁此机会,带着太子妃嫔逃离大都,赶往上都,片刻都不敢耽搁。元顺帝逃走后,徐达才指挥大军前行,杀死元朝监国淮王,名正言顺占领了大都。

没过多久,徐达的大军追到了上都,将上都围了个水泄不通,要想抓住元顺帝犹如瓮中捉鳖一样简单,但这一次,元顺帝又逃了,因为徐达命手下将包围圈松了一个口,故意让元顺帝有机会逃脱。

徐达的这种做法,让常遇春十分气愤,他认为元顺帝不能放,于是便上书奏报朱元璋,谁知朱元璋知道这事后,不仅没有怪罪徐达,反而夸徐达放得好!原来,徐达放走元顺帝,正是朱元璋的授意。

因为元顺帝一逃跑,相当于是主动让出江山,朱元璋便可顺势宣扬“明兴元亡”,元朝的灭亡、明朝的兴盛,是顺应天意、名正言顺、合理合法;而且元顺帝一跑,元军群龙无首、士气大减,也就免去了一场苦战,对后续的征讨更为有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