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洪洞广胜寺“三绝一奇”

 老刘tdrhg 2018-02-13

作者:贾立全 胡俊平

内容来自:方志山西

洪洞县霍山南麓有一座举世闻名的佛教古刹——广胜寺,原名俱卢舍寺,又名阿育王塔院,是中国建有阿育王塔的19座寺院之一。广胜寺分上、下两寺和水神庙三处建筑。上寺在霍山巅,翠柏环抱,古塔耸峙,主要建筑有山门、飞虹塔、弥陀殿、大雄宝殿、天中天殿、观音殿、地藏殿及厢房、廊庑等;下寺在山麓,随地势起伏而建,高低错落,层叠有致,主要建筑有山门、前殿、后殿、垛殿等。水神庙与下寺一墙之隔,是祭祀霍泉神的风俗性祭祀庙宇,包括山门(元代戏台)、仪门、明应王殿等建筑。世人称广胜寺有“三绝一奇”,即“鬼斧神工”的天下第一塔——飞虹琉璃塔、稀世之宝《赵城金藏》、珍贵无比的元明壁画以及唐代左右扭古柏。

飞虹琉璃塔

洪洞广胜寺“三绝一奇”

飞虹琉璃塔始建于北周保定二年(562),由正觉和尚开始建塔,以后屡废屡兴。到了明代,一位叫达连的大师又募化资金、设计图案,重新修建了这座佛塔。从明正德十年(1515)到嘉靖六年(1527),用了12年的时间修建了塔身,到明天启二年(1622)用了4年时间修建了回廊,前后共计16年才最后完工。

飞虹琉璃塔局部

飞虹琉璃塔是目前全国最精美、保存最完好的琉璃塔,被称为广胜寺一绝。飞虹塔屹立于山门的正面,全部由砖砌而成,为楼阁式密宗塔,呈八角形共13层,塔身通高47.31米,砖砌的塔身装饰着琉璃烧制的屋宇、神龛、角柱、斗拱、栏板、宝瓶、花罩、莲瓣、花卉、龙凤、金刚力士、童子、菩萨、仙人等多种构件,造型生动逼真,色彩鲜艳夺目。仔细观察,龙凤鳞爪,跃跃欲飞;金刚力士,盔甲鲜明,威风八面;佛陀菩萨,衣袂飘逸,凝重肃穆;和尚憨态可掬,童子活波可爱,动感十足,呼之欲出。整座琉璃塔在阳光的照耀下更为壮丽,赤、橙、黄、绿、青、蓝、紫,胜似道道彩虹,闪闪发光,欲飞似动。因为这一奇妙的景色,人们称为“飞虹塔”。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募资营建飞虹宝塔的达连大师,他的法号为“飞虹”,后人为了纪念他建塔的功德,就把这座宝塔命名为“飞虹塔”。

稀世孤本《赵城金藏》

弥陀殿,位于广胜寺上寺,因殿内主佛为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而得名。大殿左边陈列的这一排柜子称为“藏经柜”,就是当年存放《赵城金藏》的柜子,这部藏经是由唐僧从西天取经回来把所有的经卷汇集在一起,在北宋开宝年间印刷,所以叫《开宝大藏经》。到金皇统元年(1141)又收藏于赵城广胜寺,所以叫《赵城金藏》。这部浩瀚的佛教典籍,汇集了佛教、史料,共计7000余卷,它的字体刚劲、纸质优良、印刷清晰,是罕世孤本,被称为广胜寺一绝。这部保存了800多年的经卷在中国印刷史上和学术研究上,都有极高的价值。 北平解放后,这部藏经被存放到北平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和《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敦煌遗书》并称为四大镇馆之宝。《赵城金藏》因其不凡的诞生经历,被后世高僧誉为“千古第一发心之大藏经”。

元代壁画

广胜寺下寺

下寺后殿殿内东西两侧上,绘有元至大二年(1309)的《善才童子拜佛五十三参》,可惜壁画在民国18年(1929)2月被文物商贩剥离,并以1600银元售卖,盗出国外。现陈列于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博物馆。现在残留在墙壁上的仅有十几幅壁画,早已零乱不堪,新中国成立后被取下装框保管。关于壁画盗卖史实,也有碑文记载。

水神庙内景

水神庙明应王殿,殿内四壁绘满了各种内容的元代壁画,这是我国古代唯一不以佛道为内容的壁画孤例。在南壁东侧绘有一幅《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的元代戏剧壁画,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唯一的大型元代戏剧壁画,它是研究我国戏剧发展史和舞台艺术的罕见资料,被人们誉为广胜寺一绝。1998年,该画与另一幅壁画《打球》被编入《中国历史》教科书。

洪洞广胜寺“三绝一奇”

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

洪洞广胜寺“三绝一奇”

打球

唐代左右扭古柏

洪洞广胜寺“三绝一奇”

在广胜寺还有一奇,就是有着1300余年历史的唐代左右扭古柏。这两株千年古柏,一东一西,生长在上寺大雄宝殿门前,就像两位护法将军守护着整个大殿。纵观山上众多古柏,树纹都是向左扭,而这两株古柏,树纹却一左一右,甚为奇特。许多专家慕名前来研究,但是至今仍无法破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