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洪洞广胜寺~水神庙

 我家住在瘦狗岭 2020-03-05


2018.08.22 stone-zy 阅读 328 琵琶语 (古筝版)

霍泉在山西洪洞县城东北17公里霍山之麓。霍泉,即霍山泉水,位霍山脚下,离广胜寺下寺不过百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霍水出自霍太山,积水成潭,数丈之深,又名广胜寺泉。由海场、分水亭、碑亭、水神庙组成。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和灌溉水源。

广胜寺下寺边上的霍泉水渠,正赶上当地人打水上来,我们洗了洗手,泉水清凉。

泉水出露点集中,平均流量为3.91立方米/秒,动态稳定。1958年扩泉后,建有长155m、宽5m、深6~7m的截流槽,槽中大小泉眼108个,均从东侧山边奥陶系灰岩中溢出,属岩溶上升泉。泉水出露标高581.6m。泉水水质良好,为HCO3·SO4-Ca·Mg型水,矿化度536mg/l,总硬度354.6mg/l,水温14℃。

早在唐贞观年间,霍泉就可浇灌十余万亩田地,本可造福于人民,但反而给洪洞和赵城两县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据《山西通志》记载:“洪赵争水,岁久,至二县不相婚嫁”。在当地土豪劣绅的挑唆下,两县因争泉水,不断打架斗殴,持续了数百年时间。两地百姓为了争夺用水权经常大打出手,轻的腰打断腿打折、肋巴扇子干骨折,重的闭眼登腿、见阎王看小鬼。两地人越打越狠,后来双方断绝了一切关系,除了打架时候见面之外,老死不相往来。《山西通志》记载:“洪赵争水,岁久,至二县不相婚嫁。”。贞元年间,两县百姓为霍泉水的肉搏鏖斗,达到白热化。官府多次调解和派兵弹压均难平息。这年春天,骚乱又起,平阳(今临汾)知府速召洪、赵两县县令共同拟定了匪夷所思的平乱之策。这“策略”在经得两县士绅认同后,便广贴告示,付诸实施。一天,知府着人在霍泉的水神庙前,架起大油锅一口,掷铜钱十枚于锅底,先将锅中之油烧个滚沸,再命两县各选的壮丁,用手探油锅而捞之,捞得几枚钱,便得几份水。在两大营垒民众山呼般的助威之下,三声响锣敲毕,全场鸦默雀静。但见赵城擢拔出的硬汗,弩箭离弦似地冲至锅边,抢先猛地将手插进滚腾的油锅,一下抓出铜钱七枚。壮汉的右手、右臂被油炸得焦烂。为赵城赢得霍泉七份水的汉子,被该县视为泽被一方的英雄,并为之在水神庙一侧建立了“好汉庙”的生祠。

分水亭

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在平阳 知府刘登庸的主持下,将霍泉水“三七”分开,赵城七分,洪洞三分,并建了分水亭,亭下用铁柱分隔十孔,是当年洪洞,赵城两县分水的交界处。

广胜寺

广胜寺位于洪洞县霍泉之滨,始建于唐。所谓“广胜”。就是“广大于天, 名胜于世”的意思。广胜寺分上下两寺和水神庙3处。上寺在霍山之巅, 下寺在霍山之麓,水神庙位于下寺西侧,和下寺仅一墙之隔。著名的国宝——元代戏剧壁画,就绘制在这里。

水神庙

山门,又称舞台,系明代建筑,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又予重修。全殿东西三开间,进深六椽,单檐硬山顶,中有一扇面墙隔开。正面塑有三米高的巡水神两尊,背面为舞台。

进入广胜寺下寺,迎面是当地煤老板捐赠的岫玉山子,雕刻了56条龙。

进入水神庙后,从里面看山门后面则是一个舞台。

仪门,亦称献殿,为明代建筑,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又予重修,东西面宽三开间,进深四椽,殿内无塑像。

水神庙正殿~明应王殿。

砖雕的云龙

明应王殿

大殿门前两侧有文官泥塑,元代风格,门两侧墙上还有壁画两幅,是1982年大修时,从泥墙皮下剥揭出来的,主画像是武将,都是水神手下人员。壁画题记与殿内相同,因此这两幅画也是元代绘制。

元代建筑的狮子,为成对式

明应王殿内翻拍图

西璧为祈雨图

画幅占壁面积大,人物众多。画面上,霍泉水神明应王端坐正中。他头戴皇冠,身着龙袍,腰系玉带,足蹬王靴,一副帝王打扮。他背靠龙椅,面带尊严,双目炯炯,威震群臣。在他的两旁,站满了文武大臣宫娥彩女、“皇亲国戚”以及神兵鬼卒。文臣,人人手持笏板;武将,个个举枪荷战;宫娥彩女端盘打痢,宫妃贵后窃窃私语;那神兵鬼卒,青面獠牙,相貌可怖……宫廷上下,气氛森严。宫廷石阶之下,跪着一位地方官吏,手中展开一卷长长的奏折,正在禀报民间旱情严酷,祈求水神施行恩德,速降雨露,救助黎民百姓……大堂之上下,群臣听了官吏奏求之后,恭候着水神发出御旨……这幅祈雨图与东壁的降雨图同属作者构思中的主体画幅。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对美好向往的渴望。

东壁为行雨图

该图绘于东壁中心部位,与西壁的求雨图相对相应。这是水神殿的两幅主画。显然是说,求雨——降雨,水神显灵。画面人物众多、内容扑朔,场面洪大。其人物从天上到地上的动静场面,说明了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能力。天上的降雨人物中,有降龙的天兵神将,雷公、电母、风伯、雨师等在天空云雾之中,大显神通的奇神异态,电闪雷鸣之后,瓢泼大雨从一个类似虎皮袋的器物里哗哗倾泻而出,撒落下来……下部,水神端坐于正中,目不转睛地倾听着。在水神左右,不同服色的大臣们,心情激动,喜形悦色地伫立着。似乎他们都在静听着水神下令“降雨”后的“实施情况”。听到雷雨交加,水神也为自己的至高无上的神威而感惬意。其面部流露出一种不易觉察的内心之喜悦,众大臣亦愈加敬佩主子的恩德,恭维地守候在水神一旁,随时听从御令的再下达。画面下方两只仙鹤也为天降甘露而喜庆,站立宫廷,在君臣面前昂首啄羽,活灵活现。

元杂剧图

这是我国唯一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戏剧壁画

广胜下寺

在山西洪洞县城东北17公里霍山之麓。由山门、 前殿、后殿、垛殿等建筑组成。山门高耸,三间见方, 单檐歇山顶,前后檐加出雨搭,又似重檐楼阁,是一座很别致的元代建筑。

图为下寺山门,内中彩塑在抗战中均被日本人捣毁。

前佛殿(弥陀殿) 广胜下寺前殿五开间,悬山式,殿内仅用两根柱子,梁架施大爬梁承, 形如人字柁架,构造奇特,设计精巧。 后殿建于至大二年(1309年), 七间单檐,悬山架,殿内塑三世佛及文殊、普贤二菩萨,均属元作。

人字梁

梁思成与林徽因亲手种下的龙爪槐

广胜寺大雄宝殿(后大殿)


后大殿东壁壁画《药师佛说法图》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1928年1600元被买出。

现存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局部

西壁的壁画《炽盛光佛说法图》在纳尔逊艺博庙宇室。

其中的藻井来自北京的智化寺

下寺的钟楼

鼓楼

广胜寺上寺(飞虹塔)

入广胜寺寺门,奇伟精致的琉璃塔,巍然屹立,高耸入云。这座塔始建于汉,屡经重修,塔身用青砖砌成,共13层,每层均为八角形。 从底到顶,各层高度逐渐递减,而宽度也逐层收缩,构成一个漂亮的圆锥体。广胜寺位于距洪洞县城15千米处霍山南麓,系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东汉建和元年(147),就已创建了这座佛寺,当时称阿育王塔院,又名俱卢舍寺。唐代大历四年(769),汾阳王郭子仪游览于此处,看到这里山清水秀,风景独特,便奏请代宗皇帝李豫敕建重修,代宗准奏并赐额“大历广胜之寺”,意为“广大于天,名胜于世”,人们简称为“广胜寺”。主要建筑有上寺、下寺、水神庙三部分。除建筑外还保存有壁画、木雕、泥塑等文物。广胜寺建筑群落布局严谨,造型别致,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名扬天下,更以璀璨夺目的飞虹宝塔,举世无双的《赵城金藏》和艺术奇葩元代戏剧壁画等珍贵文化遗产而蜚声中外。

塔内中空,底层有铜铸释迦牟尼结痂趺坐像一尊,高5.3米,明正德16年(公元1521年与塔同期建造。

  在二层有藏式喇嘛塔一座,高3.5米,塔内供奉经书一卷,取“塔内有经室”一说。当地曾流传有:“飞虹塔,琉璃塔,塔上塔,塔下塔,塔驮塔,塔抱塔,肚里怀着塔娃娃”的顺口溜。   

塔内藻井呈八角形,分三层第一造24龛,第二层雕金刚16尊,每两尊以楼阁亭间,第三层雕九个龙头,表示佛传中的“九龙灌,该藻井是我国琉璃工艺史上的孤例。

飞虹塔北的弥陀殿,殿内依墙摆放了12个藏经柜,旷世国宝《赵城金藏》即珍藏于此。

《赵城金藏》是我国第一部木刻汉文大藏经。金黄统九年~金大定十三年(公元1149~1173),历时25年。它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敦煌遗书》图为国家图书馆镇馆之宝。

殿脊上立有“皇帝万岁”的脊刹,这是其他庙宇中较为少见的

弥陀殿塑像

大雄宝殿,殿前两株已逾千年的柏树。

大雄宝殿内木雕释迦摩尼坐像

毗卢殿,元代遗构,明代重修

接迎佛

殿内壁画十二园觉

广胜寺三绝

琉璃塔,元代壁画,赵城金藏

阅读 32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