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了解秦帝国,需要从了解李斯开始。《史记》记载:“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 李斯对于秦国乃至后世的贡献主要集中在公元前247年背楚入秦——公元前213年任左丞相期间,在这34年里,李斯的功绩可以概括为三个层面:政治上(辅佐秦王一统天下、建立中央集权制)、经济上(统一度量衡和货币)、社会上(书同文、车同轨)。 政治层面的贡献: 一是辅助秦始皇一统天下(李斯最重要的功绩,没有之一,否则后面的贡献就没了基础,无从谈起);二是形成了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废除分封制,设立郡县制,把之前的诸侯各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以下设县,彻底消除了诸侯国分裂割据的隐患,对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一制度在秦以后沿用了近两千年。 经济层面的贡献: 1.统一度量衡。秦朝一统天下后,原六国旧制度量衡标准不一,成为影响当时经济交流和发展的桎梏,为了统一度量衡的标准,李斯将度制(长度)改为以寸、尺、丈为单位,采用十进制计数;将量制(容积)改为以合、升、斗、斛为单位,也采用十进制计算;将衡制(重量)改为以铢、两、斤、钧、石为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并用法律的形式进行规范。这一改革影响深远,在我们现代的生活当中还能时常看到它的身影。 2.统一货币。李斯将货币的铸造权收归国家所有,统一货币,废除原来秦以外通行的所有货币,禁止珠、玉等作为货币流通,将黄金作为上币,以镒为单位,每镒重二十四两;以铜制半两钱作为下币,一万铜钱折合一镒黄金,统一货币是经济史上的一个创举,而李斯所主持铸造的圆形方孔的半两钱(俗称秦半两)因其造型设计合理、使用携带方便,一直使用到清朝末年。 社会层面的贡献: 1.统一文字。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接受李斯“书同文字”的建议,禁用原诸侯国的古文字,统一书体为秦篆。为推广统一的文字,李斯亲作《仓颉篇》作为学习课本,供人临摹。之后,李斯又将秦代官吏程邈创造的新书体——隶书,作为官方正式书体。篆书、隶书作为书法艺术独具一格,在中国书法中占据重要地位。 2.修驰道车同轨。为了政令畅通,运输便利,李斯以咸阳为中心,修筑通往河北、山东、两湖、江浙一带的“驰道”;在云南、贵州地区修筑“五尺道”;在湖南、江西修筑 “新道”, 通过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把各地联系在一起。同时,为与道路配套,李斯将车轨的宽度统一定为六尺,保证车辆在各个道路畅行无阻。 |
|
来自: 潇潇雨ekg9m5f4 > 《中国史一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