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扬州男人】27岁扬州小伙陈一昕喜摘微软教授奖(其父为扬大信息工程院长)

 东东东gd 2018-02-13
              ■系男性华裔亚裔第一人获此殊荣
              ■当年梦想就是中国科大少年班
              ■自信、乐观、锲而不舍是重要的心理素质
              27岁扬州小伙喜摘微软教授奖
              昨天,从美国西雅图微软总部传来喜讯,27岁的扬州籍旅美中国计算机学者陈一昕荣获了2007年美国微软青年教授奖(Microsoft
            New Faculty Fellowship)。陈一昕是自2005年该奖项设置以来,第一位获此殊荣的男性华裔、亚裔。
              老师 一个勤奋而有趣的男孩
              陈一昕在扬大附中一共学习了4年,初中阶段的班主任是刘跃武。昨天,刘老师接到记者电话时,不停地说:“我对陈一昕的印象太深了。”
              在刘老师的记忆里,这位在学习上勤奋的孩子在课余时却是一个爱玩的疯男孩。那时候,班上的孩子都是陈一昕的“小喽口罗”,多半跟着他一起疯;有时候,他们还会捉弄班上的女同学。
              “他的学习效率非常高,该学的时候就学,该玩的时候就玩,做每件事都非常投入”,刘老师告诉记者,陈一昕每天都坚持把学校布置的作业在学校里完成,每天晚饭后还坚持用4个小时看课外书。
              陈一昕刚进入初中时,数学特别好,但因为语文成绩不太好,成绩总比不过班上的一个女生。后来老师和家长都提醒他。他也开始警觉了,并调整了学习方法,一下子在一个期中考试中考了95分,语文老师和他都非常惊讶。
              “他很有趣,说话也比较有趣”,刘老师记得很清楚,“几年前,陈一昕已经在美国取得了博士学位,在回母校作报告时,他回答“对母校最深的记忆”的问题时说,“印象最深的是附中的那一场雪”。事后,他竟说“‘我就是说着玩的’,还是当年附中里那个调皮的男孩样。”
              父亲 从不刻意安排孩子学习
              陈一昕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陈崚现在是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院长,是位博导、教授,母亲李秀兰是扬大教务处的一名教师。爷爷和大伯也从事教学工作。
              现在,陈一昕也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同是中国科技大学同学的太太也拥有博士学位,并为他生了一个聪明的女儿。
              今年过春节时,陈崚和李秀兰到美国和他们团聚时,就知道陈一昕已获得美国微软青年教授奖到西雅图面试的资格。面试时,陈一昕要进行5分钟的发言,面试之后,就会从10个候选人中评选出5位获奖者。陈崚说,10个人都有着很高的成就,而一个中国人要用英语在5分钟内打动评委,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回忆起对陈一昕的教育,陈崚告诉记者,2岁时,他就让陈一昕开始学写日记,用最简单的话记下每天的事,他很早就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英语,不管陈一昕是否听得懂,每天只要在家,他都抓紧一切时间播放英语,尽管如此,但他从来没有很刻意安排孩子的学习。他特别强调,陈一昕很聪明,但绝对不是智力超群的神童。
              陈崚说,当年陈一昕要报考中国科技大学时,陈一昕的大伯提出了反对意见,家人都认为没有必要让孩子在这么小的时候就如此辛苦,孩子应该有个快乐的童年。但是陈一昕非常坚持,他自己提出一定要报考,家人认为他数学、英语、物理都比较好,可以去试试。那时已临近考试。
              陈一昕 当年梦想就是中国科大少年班
              陈一昕去年5月22日回扬探亲时,曾拜访了母校。记者有幸采访了这位英俊青年,他言语间充满了对母校的感激和怀念。他告诉记者,“我是1991年到1995年在扬大附中读了3年初中和1年高中,母校老师观念解放,教学有方,对我的帮助非常大,除了平时学习外,我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和各种竞赛,当时由于参加各项奥林匹克竞赛屡获全国大奖,还被称为奥林匹克少年呢!在高一时,我就提前自学了高二、高三的课程,梦想就是中国科大少年班。老师们对我的想法很支持,让我跟着高三毕业班学习,辅导我掌握应考知识和应试技巧,所以我十分感谢母校对我的培养。”
              陈一昕非常谦虚,回母校时,在师生们一致要求下,他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他说:“对中学生来说,学习很重要,但学习成绩只是一个方面、一个目标,不是全部。学习除了成绩以外还有很多目标,更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寻求全面发展。成绩好坏并不代表着将来就成功或不成功,我们不应只是为了分数去学习。人生有很多目标,你可以当科学家,也可以当运动员。人生是一盘大棋局,归根到底,成功建筑在综合基础上。”陈一昕认为自信、乐观、不骄傲不气馁和锲而不舍,是学习必备的心理素质,也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
              微 软 青年教授奖
              美国微软青年教授奖的评选今年是第三年,每年在全美评选出5名从事计算机教育和研究的年轻教授,该奖是年轻计算机科学家的最高奖项之一,其目的是奖励计算机界最杰出和最具有创造性的年轻科学家。其规定,每年必须要有两名女性,所以对男性教授的要求更高。该奖项以竞争激烈、难度大而著称。之前,华裔女性王蔚和李飞飞获得过该奖。
              据了解,参选学者经过所在大学,微软研究院,及全美专家评审委员会的层层选拔,最终10名候选人在美国西雅图微软总部进行演讲,由专家评审委员会确定最终的5名获奖者。
              陈一昕由于在非线性优化、人工智能及数据处理方面的开创性贡献,而在众多杰出的青年计算机科学家中脱颖而出,赢得2007年此项大奖,同时获得20万美元的科研奖金。今年,其他的四名获奖者分别来自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佛蒙特大学、康奈尔大学及卡内基-梅隆大学。
              陈一昕是这样学习的
              在谈到学习方法时,陈一昕总结出了这样一个公式:学习计划+勤奋刻苦+细心谨慎+总结规律+劳逸结合。
              制定学习计划。学习最好要先制定自己的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开展学习,而不是随机散漫式的学习。如一周安排20个小时,学习主要课程。计划还得抓重点、抓薄弱科目,不要平均使力气。计划制定后要持之以恒。
              勤奋刻苦。有记者问我,如果你是天才,天才对你的成功有多大影响?我说:首先我不是天才;其次,假如我真的有一点天赋,它的影响并不大。对我人生产生重大影响的是刻苦、勤奋的学习精神,它远远超过了所谓的天赋。
              细心谨慎。细节决定成败。很多人很聪明,但是学习成绩往往不太理想,主要原因就是粗心,我过去也有粗心的毛病,试卷做了很多,错的也不少。后来吸取教训,做完之后,再慢慢查改。其实,培养细心精神要从平时点滴行动做起。
              多思考多总结。我想现在的中学课本一定很厚。大家先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东西能叫定律、定理,有的东西只能叫例题、习题?事实上定律、定义包括了一般性、普遍性的内容,而例题、习题只是个别的、个性的,大量个别的东西经过总结、整合、优化和推理,才能从中得以发现定律、定理。所以定律、定理很宝贵,同样我们善于总结自己学习上的经验和规律也弥足珍贵。
              劳逸结合。我认为,不劳逸结合,学习成绩肯定不会太好。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是有兴奋高峰和低谷时段的,正常工作、学习一个小时左右,应休息10分钟,不要长时间一味地学习,那样反而得不偿失。中国学生是比较苦的,但是学习成绩提高与时间投入未必成正比。记者
            姜涛 文/图
扬州晚报5月1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