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在古埃及人的生活里是说不完的话题,其太阳神之多赶得上中国神话传说“后羿射日”的“十日”了。除了单独的太阳神“拉”“阿吞”“阿图姆”“凯布利”“阿蒙”,甚至“荷鲁斯”;还有联合的太阳神“拉·哈拉凯蒂”“阿蒙·拉”“阿图姆·拉”“索贝克·拉”等。 太阳神“凯布利” 从第11王朝开始,底比斯城崛起,其地方神“阿蒙”(Amun)逐渐替换掉战神“孟图”(Monthu)升至底比斯守护神的位置。其实在此之前,“阿蒙”已经位列“八柱神”之中,是“赫尔摩坡里斯神学”的创世神之一。 “八柱神”浮雕(丹德拉神庙) 在“赫尔摩坡里斯神学”中,四对夫妇(数字四被认为代表了完整性)组成了最早的八位大神,每一对都代表着创造的力量和来源。“阿蒙”和他最早的妻子“阿蒙涅特”(Amunet)则代表着空气。 “八柱神”浮雕(模自菲莱神庙) “阿蒙”有时为公羊,有时是大雁或鹅,但他并不是埃及传统的动物神。他通常的形象为人形,头戴红色的冠帽,上面插两片长羽毛。“阿蒙·拉”的形象则在羽毛之间多一个太阳圆盘。 “阿蒙”神形象 第三中间期“阿蒙·拉”塑像(沃尔特艺术博物馆) “阿蒙”的名字表示“隐匿”,最早是风神、空气之神。他是古埃及众神中,妻子数量最多的一个了,直至古王国时期的金字塔文,其妻子都是“阿蒙涅特”。 “阿蒙涅特”浮雕(卢克索神庙) 中王国时期,底比斯地方女神“沃斯瑞特”(Wosret)成为了“阿蒙”的妻子。“沃斯瑞特”意为“强有力者”,她的崇拜之风在中王国第12王朝盛行一时,有三位法老曾以她的儿子自居,并采用她的名字作为王名。 “沃斯瑞特”(右)(梵蒂冈博物馆) 但第一中间期结束后,“阿蒙”开始上升为底比斯主神。新王国时期,作为底比斯的保护人,他的妻子已经变成“穆特”(Mut,母亲神),他们的儿子是月神“孔苏”(Khonsu)。三神形成了一个神圣的家庭,被称为“底比斯三柱神”(Theban Triad)。 “穆特”形象(秃鹫、双冠头饰) “孔苏”形象(月亮头饰) “底比斯三柱神”浮雕(拉美西斯三世葬祭庙) “阿蒙”从来没有对人露出过自己真正的形象,对儿子“孔苏”也不例外。“孔苏”要求父亲在他面前显现真形,“阿蒙”却不愿意破例,但又不忍心拒绝儿子的请求。 公羊形象的“阿蒙”神(卡纳克神庙) 于是他用一只公羊的皮和头把自己包起来,显现在儿子面前。“孔苏”以为自己见到了父亲的真相,然后把这个秘密告诉了所有人。因此,埃及从此不杀公羊,只有每年“阿蒙”的生日才杀一只,用它的皮把他的神像包起来。 公羊形象的“阿蒙”神(卡纳克神庙) 法老像“阿蒙”献祭(“奥西里斯”神庙) 新王国第18王朝的开创者阿赫摩斯一世将“阿蒙”提升到了全国主神的位置,认为“阿蒙”帮助他把希克索斯人从埃及的土地上赶走。“阿蒙”成功地被“赫利奥康坡里斯神学”的九柱神所接纳(但并未列入九柱神中),并于太阳神“拉”合并,成为主宰宇宙的最高神“阿蒙·拉”(Amun-Ra)。 “拉”与“阿蒙”(中、右)(拉美西斯二世庙) “阿蒙”经常与其他神相混同,最初与战神“孟图”相似却取代了他,其后又与鹰神“荷鲁斯”、创世神“普塔”、公羊神“克奴姆”等相混,但与“拉”的结合使其成为古埃及各个神学体系中的绝对统治者。 战神“孟图”(里昂美术馆) 对“阿蒙·拉”的崇拜使这个众神的国度几乎已经有了一神教的影子,众神都成为他的陪衬。除了“奥西里斯”,他是埃及众神中记录最广泛的一个。
他被认为是法老之父,皇室妇女也从他这里得到权利与头衔,法老的合法地位更是必须得到“阿蒙”的承认。法老将自己所有的功绩都归功于“阿蒙”,他们任意挥霍国库财产以及土地、奴隶给予“阿蒙”神庙和祭司。 法老向“阿蒙”献祭(菲莱神庙) 法老向“阿蒙”献祭(“奥西里斯”神庙) 法老向“阿蒙”献祭(卡纳克神庙) “阿蒙”与生育、繁殖之神“敏”(Min)的混同变为“阿蒙·敏”(Amun-Min)是新王国时期的新特点,“阿蒙”也被认为是有生育能力的男神,并获得了一个新的称号“母亲的公牛”(Bull of his mother)。 “阿蒙·敏”(戴尔梅迪纳神庙) “阿蒙·拉”随着新王国时期的对外扩张也传到了其他地区,尤其是利比亚和努比亚。第25王朝,努比亚的纳巴塔王朝(Napata)视“阿蒙·拉”为主神;在利比亚沙漠中仍然存在“阿蒙”的神庙;在希腊,“阿蒙”被视为“宙斯”。 “阿蒙”与“宙斯”的结合 虽然没有被视为一个王朝,但底比斯“阿蒙”的贵高祭司却在公元前1080至943年成为了上埃及的实际统治者。“阿蒙祭司”拥有埃及所有寺院土地的三分之二和其他的资源,基本和法老一样强大。也是在公元前十世纪,“阿蒙”的崇拜开始衰减。 “阿蒙祭司”人形棺(史密森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 “阿蒙”的崇拜中心在底比斯,卡纳克神庙和卢克索神庙都是祭祀他的。“奥皮特节”(Opet)是庆祝“阿蒙”的埃及传统节日,每年尼罗河泛滥季节的第二个月在底比斯举行。第18王朝中期至第20王朝拉美西斯三世时期,“奥皮特节”从11天延续至不少于27天。 祭司抬着“阿蒙”的圣船 “奥皮特节” “三柱神”的雕像放在圣船中,在欢庆的人群中从卡纳克神庙运送至卢克索神庙。重生是这个节日的重要主题,在庆祝的过程中还会给法老举行重新加冕的仪式。 “奥皮特节”路线图 卢克索神庙似乎主要是为了节日仪式而修建的,它是法老与“阿蒙”发生神秘关系(法老与自己的灵魂结合,并与“阿蒙”神人合一)以及“奥皮特节”的中心。在古埃及语中它的名字叫“南部的圣地”,虽然它供奉着“阿蒙”及其家人,但它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王权,是法老加冕的地方。 卢克索神庙及“奥皮特节”路线图 现存的卢克索神庙长约262、宽约56米,主要由阿蒙霍特普三世和拉美西斯二世建造。在神庙之前有第30王朝涅克塔尼布一世修建的长3公里左右(残破)的狮身人面像神道。 狮身人面像神道 第一塔门和第一露天庭院为拉美西斯二世所建。门道的两侧有拉美西斯二世巨像6座(现存3座高约14米)和两个方尖碑(现存一个,高约26米;另一个被法国人带回巴黎协和广场)。塔门高25、宽65米,刻画着拉美西斯二世卡迭石战役浮雕。 第一塔门、巨像与方尖碑 塔门上卡迭石战役浮雕 第一露天庭院长57、宽51米,四面柱廊,共有立柱74根。中间露天。院内耸立着拉美西斯二世巨像和妻子奈菲尔塔利小雕像,四周围墙上刻画着神庙塔门和巨像、旗杆以及拉美西斯二世17个儿子的形象。西北角是图特摩斯三世建造的“三柱神”三间式礼拜堂。 第一露天庭院 拉美西斯二世巨像 拉美西斯二世巨像特写 奈菲尔塔利小雕像 “三柱神”三间式礼拜堂 之后进入到长方形柱廊,长52、宽20米,图特摩斯三世最终完成,围墙则由图坦卡蒙建造。柱廊是神庙中最宏伟的一部分,对后来神庙建筑的柱廊具有重大影响,成为神庙建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第一露天庭院与长廊入口
柱廊南墙浮雕 柱廊东墙浮雕 长廊入口有两侧有“阿蒙”和“穆特”坐像。共有纸莎草形状的立柱14根,高16米。立柱上刻画着第18、19王朝法老的名字,西墙雕刻的正是庆祝“阿蒙”神节日的场景。 “阿蒙”和“穆特”坐像 柱廊后是第二露天庭院,再往下的所有建筑都是阿蒙霍特普三世建造的。庭院长52、宽48米,三面为保存完好的双排柱廊,是神庙建筑最早的部分,是埃及黄金时代的建筑典范。 第二露天庭院入口 第二露天庭院及周围双排柱廊 往后是多柱厅,32根立柱排成4列,每列8个。立柱上可见塞提一世、拉美西斯二世、四世、六世法老的王名圈和各时期对神庙的修缮记录,周围墙上仍保留有阿蒙霍特普三世站在神前祈祷的浮雕。 第二露天庭院及多柱厅 第二露天庭院西南角 多柱厅左右两边各有一座小神殿,这两座小神殿分别是给“穆特”和“孔苏”的。多柱厅有门通往第一前厅(8跟立柱被破坏,是罗马祭拜皇帝的圣厅)和第二前厅(4根立柱)。 多柱厅侧面 多柱厅 第一前厅 第一前厅浮雕 第二前厅东侧为“诞生间”,装饰有阿蒙霍特普三世诞生自“阿蒙”神和其母亲穆特姆维娅(Mutemwiya)王后的浮雕,被称为“神圣诞生”。
第三前厅为亚历山大的圣舟祠堂,墙面雕刻着亚历山大大帝与众神。东西两侧是“加冕间”及其他小房间。再后面是一个有12根柱子的大厅。最后4个柱子的小厅是供奉“阿蒙”神像的中央圣所(神像遗失)。 圣殿内的小房间 圣殿内浮雕 中央圣所(外部) 中王国第12王朝神殿废墟的基础上建造的,直至托勒密十一世为止先后历经1000多年的扩建、改建和修缮,让我们初步了解了埃及神庙建筑的高超技艺和庄严肃穆的艺术风格。而与之相距2.5千米的卡纳克神庙更是在建筑规模、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上远远超过它。 圣殿浮雕壁画 基督教时期的壁画(第一露天庭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