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易西游】003集——石猴访仙

 古润易象 2018-02-13

石猴访仙




各位朋友好,我是朱东方,我们一起来《大易西游》,今天要讲的是《石猴访仙》。上次讲到石猴做了千岁,成了美猴王。


石猴一旦成了猴王,就开始进行组织结构的建设,美猴王自然是领导层,然后是君臣佐使的管理人员,下面就是听令的小猴们,他是按天、地、人的法则进行了规划的,现在我们就得称三级管理了。


早上,大家游花果山;晚上,住水帘洞,志趣相投,快乐无比。美猴王享受快乐,不知不觉过了三五百年。有阴就有阳,有欢乐就一定有悲哀,一天,他正和大家一起喝酒,忽然,伤心烦恼,流下了眼泪。


大家问:“大王为什么烦恼?”猴王说:“我现在虽然高兴,但一想到将来,不由得烦恼。”


“现在虽然不归人间皇帝管,但将来年老力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不就枉生世界之中,不能长久停留在天地之内吗?”




人无远虑定有近忧,世界文明5000年,科技如此发达,最终都逃不出对死的恐惧,这也是古今圣贤思考的问题。这是对未来的恐惧,生我能感受到,死了以后呢,我不知道了,想起来都很可怕。


是呀,我们也得想想。每天辛辛苦苦忙着挣钱、享受,生命可能就在呼吸之间顿时画上句号,有比生死更值得思考的事吗?


世界宗教很多,对待生死是问题,答案很接近,叫离苦得乐。耶稣准备了一个去处叫“天堂”,阿弥陀佛开了处店叫“西方极乐世界”,当然也有别的去处叫地狱、人间。但不管如何?生死还是问题。


那周易怎么说的呢?《易经》:“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生命就如自然一样,早晨如太阳出生了,晚上太阳落山就要结束,都休息了,又回到那个地方。


《易经》64卦的排列组合是在讲述一个周期,在天人合一的思维下,它既可以模拟世界天地生成的大规律,又可以模拟人生的规律,可谓“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讲一个卦象吧,震为雷,从天时看是激荡的春雷,从地利上看它是地上的一棵大树,按照一般的规律来模拟,这棵大树春天是其生长的最佳时期,茁壮成长;夏天阳光普照,正是茂盛之时;秋天的肃杀来到了,叶子落下,静观其变;冬天到来,天寒地冻,大树也开始休眠冬藏。



如果用这个卦模拟一个人,一年四季的变化也就很清楚了,这个在周易中称为预测了。这也就是周易推理的一般思维,64卦的每一卦都有一个小周期,这是人类知变应变的大法则。


用周易的卦象来表达,我们生下来就同乾卦一样,六爻皆阳,一爻代表十年,六十年作阶段,六爻一变,成为坤卦,六爻皆阴,生命就结束了。当然,保养好的会长点。但如同周易开始于乾坤,最后还是要到火水未济,不断的循环。


怕死的心理真是各式各样,只是没想到美猴王这样英雄豪杰,一想到死亡,心情也不好。总而言之,死之可怕。


这群猴子与我们一样在困惑,一个个都捂着脸,哭了起来,也想到了死。死的恐惧顿时影响了大家,这也许就是宗教的引力。


这时猴群中走出一个通背猿猴,高声说:“大王,如果这样远虑,真是可以改变。当今,只有三种人不受阎王老子管。”猴王问:“哪三种?”猿猴说:“佛、仙和神圣。只有他们可以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 看来这些人物,能转化阴阳,把阴爻转化为阳爻,颠倒阴阳,长生不老。


人只有在生死之间,才能放下眼前的世俗的利益,人只能有远大的理想,才能转化欲望为生命的动力,这样我们似乎理解了为什么很多成功者会想到——学佛、学道。


能发现问题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改变。猴王就有这种精神,赶紧问:“他们都在什么地方?”猿猴说:“就在古洞仙山之内。”猴王听了,非常高兴,说:“我明天就下山,云游海角,走遍天涯,一定找到他们,学会长生不老之法,躲过阎王之难。”


这里有个关键词:“明天就下山”。


人生在世一定有困惑,最快的方法是学习,是找到一位好的老师。想想古之圣贤哪个不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真知的,明白了这个道理就是要行动了!


易有太极,而分阴阳,八卦与六十四卦看似很多,如果阴阳的角度看也就是阴阳阳主动,阴主静。这个石猴来自先天的艮为山,后天的乾为天,都乃阳卦,这个石猴一定阳气十足,办事讲求一个——快。



《易经·说卦传》说:乾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乾”的卦形为犹如天体为阳气积聚而成,所以用来象征“天”,不断发射着能量,影响其它的事物。“乾刚坤柔”、“战乎乾”刚猛好战;“乾健也”它是阳卦,为动。假如我们预测得到“乾为天”,预示着这件事马上就要行动,不会也不能等待。


这是成功者的一种标志,一个细腻、随和、摇摆的人、依赖的人很难完成自己的理想。


第二天,猴王登上木筏,告别花果山,飘飘荡荡,下大海,乘风奔向南赡部洲。


真是猴王时来运转,自从登上木筏,连续好几天,都是东南风,把猴王就送到了西北海岸,就是南赡部洲。众人看了他的模样,吓得那些人丢了筐,吓得逃跑了,学着人家样子,找件衣服穿在身上。


猴王摇摇摆摆,穿州过府,到集市上,学人们礼仪,又学人们说话。但猴王见到的世人,全都是些为名为利的俗人,没有一个愿意珍惜自己生命的。在南赡部洲,到处流浪,就过去了八九年,学会了礼仪,学会了说人话。可是,明师却难寻。


猴王在西海边,思考了一下,觉得海外一定有神仙。于是,自己做了木筏,登上去,漂过西海,又到了西牛贺洲。


遍访多时。这日,忽然看见一座秀丽幽深的高山,猴王正看着,忽然听到树林深处,想起一阵歌声:歌声悠扬,充满妙理玄机。


猴王听了,异常高兴,说:“神仙原来藏在这儿了!”立即跑进去。可过去仔细再看,是个樵夫,正在那儿举斧子砍柴呢。


猴王上前叫着说:“老神仙!徒弟有理了。”


樵夫一见,慌忙扔下斧子,转身回礼,说:“不敢当!不敢当!我这种粗人,怎么敢叫‘神仙’?”


猴王说:“您不是神仙,怎么说出神仙的话来?”樵夫说:“我说什么神仙的话了?”猴王说:“我刚才在林子外,听见您唱:‘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黄庭》是道德真言,不是神仙怎么可能?”



可见,这个猴王也是有些修道的基本功的,还知道《黄庭》是道德真言,《黄庭经》是中国道教重要的经典,为内丹修炼的典籍,传说是西晋的女道士魏华存所著。它包括《内景经》和《外景经》。


樵夫笑答:“实不瞒你说,这歌叫《满庭芳》,是一个神仙教我的。


猴王说:“原来如此。还希望您指点神仙的住处,我好去拜访。”樵夫说:“不远,不远。这山叫灵台方寸山,山里有个斜月三星洞,洞里有个神仙,叫须菩提祖师。


不仅是神仙,还是一位祖师级别的神仙,既然是称“祖”的,是鼻祖是最高端。是宗派开创者、缔造者,中国的大师很多,但能到祖师级别的真的很少。


看来悟空很幸运,但背后隐藏着它的性格。他不仅是位能思考的猴子,同时还是一位坚定的学习者与实践者。有句话很适合悟空: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的时候,你就应该静下心来学习;当你的能力还驾驭不了你的目标时,就应该沉下心来,历练。当然,我们也思考一下,该如何面对思想的困惑!


猴王向樵夫告辞,寻访菩提祖师,会有什么样的机缘呢?要知后世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