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了《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感慨良多。感叹生不易,死也难,呵护生命更难。 我以前也是学西医的,在医院短暂工作过。后来作为一个有点西医知识的普通人,如果家里有人感冒了,发热了,按照西医一套处理感冒、发热,程序很复杂,如果一涉及输液,就比较紧张,后来采取中医手段,就比较简单了些,自己比较放松,全家也比较放松。 感冒一年四季都会发生,冬春季节则为多发期。这是因为流感病毒容易寄生在低温、干燥的寒冷环境里.中医认为,当气候突然变化、寒暖失常时,风邪病毒最易侵袭人体。所以国内著名中医三七先生在季节变化时,都会公布时气方,目的就是调整身体在节气变化时候出现的不适(包括感冒)。 以下处方来自 三七养生论坛最近文章《中医:奇迹之说流感》,我周围的几个人试过,效果都不错,推荐给大家 柴胡2,桂枝1.5,黄芩1,白芍1,酸枣仁1,知母1,川芎1,陈皮1,半夏1,党参1,炙甘草1,白术1,茯苓1,干姜1,黑附子0.5,生姜3片,大枣2枚(掰开)
听说能够迅速治疗好感冒的中医就是好中医,如果你想帮助家人,自学中医,可以从治疗感冒开始,下面是已故中医倪海厦总结的治疗感冒的原则,可以按图索翼自己揣摩。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文中笔者对家里小孩感冒非常担心。我觉得,如果把儿童的情绪处理好了,儿童的身体抵抗力会明显增强,一般很少感冒,即使感冒,都容易自愈。在此,把情绪处理和儿童健康有关的文章超链于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