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侯纷纷僭越称王,看周朝是如何一步步被玩坏的

 历史人物故事会 2021-01-14

众所周知,周朝被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是周朝,按理就应该只有一个王,那就是周王。让人疑惑的是在东周的历史里又同时存在着楚王、吴王、越王等等(最典型的楚庄王还是春秋五霸之一),这些王是怎么冒出来,他们又是什么时候称王的呢?

实际上,在西周时期,周王室尚拥有“天下共主”的权威,各诸侯国国君的爵位被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比如说宋国国君为公爵,那么国君就被称为宋公;齐国国君为侯爵,国君被称为齐候;楚国国君为子爵,国君被称为楚子。东周开始后,王室日益衰微,周王只能依靠强大的诸侯国(霸主)发号施令,这时有些诸侯国越来越不把周王放在眼里,特别是楚国、吴国、吴国等南方蛮夷之国纷纷僭越称王。当然一开始只是他们自称为王(并没有得到公认),周王自顾不暇对此也是无可奈可。后来随着称王的诸侯越来越多,大家也就慢慢习惯于此不足为奇了(战国时期仅存的几个诸侯国基本都称王)。

下面来看看各国称王时间以及其当时的背景:

最先称王的楚国,楚国最早被周王室封为子爵,随着楚国的不断强大,楚国国君对自己的爵位越来越不满意。公元前704年,楚国国君熊通征伐随国的时候,让随侯(随国国君上书周王,提高自己的爵位,随侯畏惧楚国国力,只得照办。后来王认为楚国无功不同意加爵,熊通闻讯大怒说: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于是从此自立称王,史称“楚武王”。

公元前586年,吴国国君吴侯去齐去世,寿梦继位。寿梦在位期间,在晋国的扶持下,吴国迅速强大,开始与楚国争霸,于是寿梦效仿楚国开始自称吴王,史称“吴王寿梦”。

公元前538年,越国国君越侯夫谭去世,允常继任。允常在位时期,开疆拓土,越国逐渐强大,开始与吴国争霸,于是允常效仿吴楚开始自称越王。史称“越王允常”。

以上是春秋时就已称王的三个国家,有意思的是,越国称王后的将近两百年的时间里,竟然再没有诸侯敢公开称王!可见春秋时代周王在各大霸主的庇佑下还算勉强过得去,到了后面的战国时期周王室可真的就是名存实亡了。

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当时的背景是变法强大后的魏国凭借其超强实力在中原横冲直撞,魏惠王在位时,魏国分别征讨赵国和韩国,不料两次都被齐威王成功援救(历史上称为“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魏国损失惨重。魏惠王不得不采纳魏相惠施的建议与齐国妥协,尊齐威王为“王”,而齐威王也不敢独享“王”号,同样尊魏惠王为“王”,史称“徐州相王”。

公元前325年,秦国国君嬴驷在位时,秦国对魏国战争取得了节节胜利,雄心勃勃的嬴驷也效仿齐国、魏国,正式称王,史称“秦惠文王”之后秦惠文王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秦国声威大增。

公元前323年,随着秦、齐、楚的不断强大,魏惠王为了联合他国对抗三个大国的连横,采用魏将公孙衍合纵建议,发起与韩、赵、燕、中山“五国相王”(五个国家互相承认对方国君的王位)。

公元前318年,宋国称王,其它的少数民族小国都在此前后纷纷称王,比如林胡王、楼烦王、义渠王等等。

如果说“徐州相王”代表着周王共主地位的丧失,那么“五国相王”就标志着周王权威的彻底消失。因为“五国相王”后,各大小诸侯国均已称王,这就意味着他们已经不承认周王为天下共主了

其实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在春秋战国那个靠武力说话的年代,称王只是一个名称的变化而已,实力没有得到任何提升的同时,反倒成了他国征讨的借口,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是齐国称王后遭到楚国的讨伐,中山国称王以后也遭到齐国的征讨。当然,战国时期的诸侯混战,各国国力也被慢慢消耗,最终都是给大统一的秦国做了嫁衣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