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美托出苏州

 苏迷 2018-02-13

沈建洪

  因研究中国园林美学而屡有建树的苏州学者金学智先生,耄耋之年写下96万字巨著《园冶多维探析》,对园林典籍《园冶》进行点评详注和多角度的解析,成为这位园林美学专家的又一重大成果。苏州媒体对此做了大篇幅的报道,一时成为美谈,这让我又一次生发了对“美”的思考。

  什么是美,什么是美学?美在生活中,美在舞台上,美在书本里,美在田野,美在城市。高山大川有雄浑壮丽之美,红花绿草有纤细柔嫩之美;昆曲评弹有典雅之美,寺庙道观有庄严之美;雷锋王杰的事迹展示人格美,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学说昭示人类理想美;苏州园林、刺绣、丝绸显示人工美,苏帮菜肴让人体验口腹美……天地之间、人类社会、劳动生产、艺术表演,到处充满着美。美令人愉悦、乐观、振奋、自信、自强、自省,净化灵魂。我们感受美,创造美,思考美,享受美,憧憬美。美学,是人们对美的体验经过总结提炼、抽象概括,对美的来源、性质、形态的考察、思辨逐步积累,从而形成的关于美的理论体系。在理性层面上认识美,可以更加有效地鉴赏美、创造美的生活和美的世界。

  但是,这种可能性要成为现实,需要教育、学习。问题由美学转到美育。我们苏州有丰富厚实的美学、美育资源。中国提出美育的第一人——王国维曾在苏州中学执教,他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德、智、体、美四育并举,明确提出教育之宗旨为培养“完全之人物”。美学、美育与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有特别的缘分。

  轨交1号线投入运行时,曾有一句话流传在苏州人中间:“地铁托出苏州”。这个主谓宾结构的短句,包含无限信息。苏州,史称人间天堂、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当今全球制造业翘楚;地铁,特大型现代化城市公交,城市发展标志;托出,犹言健将双手抓杠铃,一举成功!笔者遐想,美育与苏州的关系,美学与美好生活的关系,我们不妨表述为:“美托出苏州”!

  美学是艺术家的理论武装。大家来学习美学,实施美育,在文学艺术创作中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运用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可以想见,在苏州文学艺术的高原上,会出现一个个高峰。现在我们苏州有芭蕾舞团、交响乐团、民族管弦乐团,加上原有的昆剧院、歌舞团、滑稽剧团、评弹团,这些艺术大树,带给我们美的熏陶。苏州市民有文化、有鉴赏力,面对阳春白雪,审美修养的要求与日俱增。

  走出文学艺术圈,在市民中普及美学常识,意义更不寻常。美学对于人和人的生活具有普遍意义。引导人们讲究精细、精致,重视美观、美感,受益的是整个社会。各行各业,各种产品,外形的美观到质量的可靠、性能的稳定到服务的规范,都将开辟全新的境界,最终将在整体上提升苏州人和苏州设计、苏州制造的品位。

  让美托出苏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