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是一座建立在西汉广阳顷王刘建墓原址上的遗址性博物馆。大葆台西汉墓1974年6月初发先,为夫妻并穴合葬墓。一号墓为广阳顷王刘建墓,保存基本完好;二号墓为刘建王后墓,与一号墓东西并列,形制基本相同,发掘时已被火烧毁。大葆台一号墓是目前北京地区考古发掘规模最大的一座汉墓,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首次发现的“黄肠题凑”墓。一号墓的规模之大,迄今仍居已发现的“黄肠题凑”墓之首。它的墓葬形制和棺椁结构保存比较清楚和完整,为研究我国汉代“梓宫,便房,黄肠题凑”的帝王葬制,提供了十分重要而珍贵的实物资料。大葆台一、二号墓,虽早年被盗,但仍出土了文物1000余件,是研究西汉中晚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珍贵资料。今年来,馆内还推出了深受青少年喜爱的模拟考古、投壶礼仪、书写竹简等科普体验活动项目。 馆藏珍品 玉舞人:出土于二号墓的玉舞人是两汉时盛行的一种人像配饰,所表现的舞蹈,是秦汉时比较盛行的“翘袖折腰”舞。在扁平玉片的两面刻画舞人形象,以透雕镂空技法制成。 透雕螭虎玉佩:出土于二号墓墓室东北侧。白玉质,圆形,上部镂雕成缨花,中间镂雕一盘曲螭虎。螭虎是神话中的动物,据说它“似虎而鳞”或“虎类,龙形”。这件玉佩上的螭虎形象既有龙的蜿蜒盘区,又有虎的凶猛威壮,把两种动物的特征表现得恰到好处。 “黄肠题凑”是流行于汉代的一种特殊葬制,根据汉代礼制,“黄肠题凑”与玉衣、梓宫、便房、外藏椁同属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书·霍光传》颜师古注引苏林曰:“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向内,故曰题凑。”大葆台一号汉墓“黄肠题凑”实物的发现使屡见于史而不解其意的“黄肠题凑”得以面世,对中国考古学与历史学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分享是一种美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