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王羲之书法独步古今,后世尊称为“书圣”;唐代张旭神笔挥洒,被后人誉为'草圣'。说来也巧,两位草书巨擘都因为肚子不舒服,写下了惊世骇俗之帖。 王羲之草书《夜来腹痛帖》,又名《上虞帖》,拓本,7行,58字,入刻《淳化阁帖》《澄清堂帖》《大观帖》《绛帖》等。 《夜来腹痛帖》用笔精到洒脱,结构开合变化,气脉贯通流畅,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彰显了王羲之晚年成熟书风, 晋人神韵扑面而来。 王羲之《夜来腹痛帖》 释文:得书知问。吾夜来腹痛,不堪见卿,甚恨!想行复来。修龄来经日,今在上虞,月末当去。重熙旦便西,与别不可言。不知安所在。未审时意云何,甚令人耿耿。 唐代书法家张旭《肚痛帖》,6行,30字。 《肚痛帖》前三字规范工整,字字独立,第四字起疾速行笔,越写越狂,上下映带,张扬恣肆,篇末数字突然变大,纵横豪放,笔力千钧,一片惊心动魄之象。 张旭《肚痛帖》 释文: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如何为计,非临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