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以智,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龙眠愚者,江南省安庆府桐城县(今安徽桐城)人,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科学家,明末复社四公子之一。 方以智出生于官宦家庭,家学渊源,博采众长,主张中西合璧,在明末清初乱世,方以智一生颠沛流离,但却完成数百万言,堪称奇迹。 方以智首先是一个文学家,他致力于古文振兴,开桐城派先河,提出“道寓于艺”的文艺观,著有《浮山诗集》、《浮山文集》,总名《浮山全集》或《浮山集》。方以智在哲学和思想学上的成就更高,是明末清初具有进步思想和唯物主义观点的哲学家、思想家,在其所著的《东西均》中提出“一而二,二而一”的命题,概括事物的矛盾和矛盾运动,认为事物都是“相捄相胜而相成”,体现出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观点,这方面的著作主要有《易余》、《东西均》、《周易图象几表》、《一贯问答》、《象环寤记》、《药地炮庄》、《药地炮庄总论》、《冬灰录》、《烹雪録》、《青原愚者禅师语录》等。 方以智还是一名科学家,他与西洋传教士毕方济与汤若望熟识,从他们那里学习了解了近代自然科学,在天文学、光学、生物学、医学等方面都很有研究,主要著作为《物理小识》、《通雅》、《内经经络》、《医学会通》等。在物理学方面,方以智有很多独特的见解,都走在了同时代的前列,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了解一下。 方以智还是一名爱国者,在青少年时期,他参加复社,为复社四公子之一,中年时期颠沛流离,参加反清活动,被捉后宁死不降,晚年时期,出家为僧,致力于哲学研究。康熙十年(1671年),方以智因为粤事牵连被捕,解往广东,中途因病去世,结束了其传奇的一生。 方以智晚年曾参加拥立永历皇帝活动 |
|
来自: 昵称VChmUhmv > 《沧海桑田史海沉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