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你读懂“中国鱼文化”

 来来永胜 2018-02-14



锦鲤邮票原地首日封、极限片预订

1、首日封款一:贴任一枚票,平信。5元/封。

2、首日封款二:贴任一枚票,挂号。8元/封。

3、首日封款三:全套票贴三封,挂号。35元/套。

4、首日封款四:全套票贴八封,5平信、2平刷、1挂号。38元/套。

5、首日封款五:全套票贴八封,挂号。60元/套。

6、极限片:38元/套,套寄费4元。

说明:首日封全部手写地址,盖邮政日戳,方便的话加盖纪念戳,首发日(6月25日)从山东省高唐县寄出。极限片可选择销高唐日戳或者纪念戳。

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可进入微店预订!也可加我微信预订(微信号:zhangmeng1975weixin)。



鱼!是美食?还是艺术?


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美味佳肴;无鱼不成宴,已经成为当今人们生活中公认的事!


中国人厉害啊,吃也能吃出文化来! 


鱼也是艺术,色彩艳丽,体态飘逸;如诗如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千年历史,源远流长!



在我国从原始人类社会开始,人们就已经以鱼为食,并开始把鱼类作为猎取的对象;且制作鱼钩等捕鱼的工具,之后演变成为鱼鳔、弓箭,最后发明使用网具。

▲ 原始社会时期半坡遗址中的陶器


▲ 鱼纹彩陶盆于20世纪50年代在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村出土


彩陶中的鱼纹,早期多为单独纹样,鱼的形象刻画得较具体、写实,艺术夸张成分较少,一般饰于陶器外的上部。


中期,彩陶鱼纹开始向写意发展,鱼头和鱼身由以前不规则的自然形,开始向有规则的几何形转变,增强了鱼纹的装饰性。


晚期时,鱼纹图案更为抽象,并形成了阴纹和阳纹双关的图案花纹,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



最早的“养鱼经”



我国是世界上池塘养鱼最早的国家,殷商出土的甲骨文“贞其鱼,在圃渔”、“在圃渔,十一月”。这里的“在圃渔”,即指园圃之内的鱼,它证明我国殷商时代已开始池塘养鱼了,至周朝,池塘养鱼业更为流行昌盛。


公元前460年左右,范蠡的《养鱼经》详细地介绍了池塘养鲤的建池、选种、确定交配数目、制作鱼巢等方法,它是世界上第一部养鱼的专著,为世界所关注。汉代养鲤已形成规模生产,稻田养鱼始于东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养殖始于唐代,鲻鱼养殖始于明代。明朝黄省曾的《鱼经》、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及清朝屈大均的《广东新语》等古籍,对养鱼的论述更为详细。

 

▲ 相传范蠡在太湖一带隐迹养鱼,还写成了《养魚经》,是世界上第一部养魚专著,为世界所公认。



好吃好吃,吃出来的文化!



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富庶、繁荣的象征,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喜欢吃鱼,逢年过节、喜庆筵席及亲朋好友团聚,总少不了一道鱼肴,透着喜庆气,传达着人们“年年有余”、“富贵有余”的美好愿望。


我国烹制鱼类的方法很多,历史也很悠久。在人们普遍喜爱的川、鲁、粤及江浙四大菜系中,有不少的鱼类名菜。


鲜、香、麻、辣、酸,你爱吃什么口味?



重点来了,多姿多彩的观赏鱼!



有些鱼不是用来吃的,只能看哟!这和邮票一样,是观赏用的!


它就是观赏鱼, 艳丽体色、奇特的体态受到人们的喜爱。



久负盛名的小金鱼儿




二千多年前在安徽发现金鲫鱼,南朝梁任昉撰《述异记》“晋桓公游庐山,见湖中有赤鳞鱼,即此也”。自宋始有畜者,今则处处人家玩矣。上至皇宫,下至平民百姓都有养金鱼的。老北京四合院中的金鱼缸,专供皇宫和平民百姓的金鱼池(古名:鱼藻池),大街小巷叫卖小金鱼儿的小贩,都显现着老北京的风情味。


我国邮电部门于1960年6月1日发行的由刘硕仁、孙传哲设计的《金鱼》邮票。这套邮票全12枚,是老纪特六珍之一,图案精美,是极具时代特征的经典邮票。《金鱼》邮票表现了翻鳃绒球、黑背龙睛、水泡眼、红虎头、珍珠鱼、蓝龙睛、望天鱼、红帽子、紫帽子、红头、花龙睛、红龙睛12种中国名贵的金鱼品种。这套邮票以其大气的设计和艳丽的用色赢得了中外集邮者的一致好评,曾获得“建国三十周年最佳邮票”的荣誉,目前市面价值不菲。

 



最后,高大尚的锦鲤来也!



锦鲤在中国已有1000余年的养殖历史,其种类有100多个,锦鲤各个品种之间在体形上差别不大,主要是根据身体上的颜色和色斑的形状来分类。


它具有红白、黄、蓝紫、黑金、银等多种色彩,身上的斑块几乎没有完全相同的。


此次将要发行的2017-13《锦鲤》特种邮票整体色彩浓郁饱满,不同花纹品种的锦鲤融入在不同色彩环境中,增强了鱼在水中的视觉体验,并且在鱼背处局部加亮,使得锦鲤体感得以凸显,看上去生动逼真并且充满灵性。


来源:中国集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