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T149 彩陶首日封

 威龙集藏 2019-02-23
 
 
全套枚数 1枚 全套售价 1.28元 规  格 185×110毫米
发行日期 1990年4月10日 所贴邮票 贴T149全套4枚邮票 设 计 者 首日封:张济平;纪念邮戳:张济平
发 行 量 534500枚 邮  戳 盖纪念邮戳 原画作者  
邮票信息
图序 邮票名称 面值(元) 发行量 邮票规格 齿 孔 度 备注
(4-1) 半坡类型彩陶 0.08 2252.15万枚 30×40毫米 12度  
(4-2) 庙底沟类型彩陶 0.20 2117.15万枚 30×40毫米 12度  
(4-3) 马家窑类型彩陶 0.30 2010.1万枚 30×40毫米 12度  
(4-4) 马厂类型彩陶 0.50 1925.1万枚 30×40毫米 12度  
首日封资料 盖纪念邮戳。首日封封背印有中英文对照的说明文字,并在封舌印有中国邮票总公司企业徽志。
相关资料   陶器是为适应人们定居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因而它是新石器时代开始的重要标志。随着制陶工艺的发展和人们精神需求的增长,出现了以彩色纹样和主体造型相结合的彩陶。

  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体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的陶器。

  早在8000多年前,黄河流域已开始出现彩陶,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彩陶的地区之一。中国彩陶历史悠久,数量巨大,图案精美,花纹绚丽。中国彩陶不仅代表着中国原始社会所达到的高度艺术成就,而且也是世界远古文化宝库中璀璨夺目的瑰宝。

1990年4月10日,为了向世人展示中国古代彩陶文化艺术,邮电部发行了《彩陶》特种邮票,全套4枚。

  (4-1)为“半坡类型彩陶”。主图是半坡类型“人面鱼纹彩陶盆”,高16.5厘米,口径39.8厘米,是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由细泥红陶制成,敞口卷唇,口沿处绘间断黑彩带,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人面鱼纹。人面呈圆形,头顶有似发髻的尖状物和鱼鳍形装饰。前额右半部涂黑,左半部为黑色半弧形。眼睛细而平直,似闭目状。鼻梁挺直,成倒立的“T”字形。嘴巴左右两侧分置一条变形鱼纹,鱼头与人嘴外廓重合,似乎是口内同时衔着两条大鱼。另外,在人面双耳部位也有相对的两条小鱼分置左右,从而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在两个人面之间,有两条大鱼作相互追逐状。整个画面构图自由,极富动感,图案简洁并充满奇幻色彩。1955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半坡遗址。被中国国家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4-2)为“庙底沟类型彩陶”。主图是庙底沟类型“变体鸟纹曲腹彩陶盆”,以旋风般律动和舒展多变的图纹,达到自由抒写的境界;弧形造型的图案与外廓呈弧形的曲腹盆配置在一起,相得益彰,十分协调。距今5000-6000年,1956年出土于河南陕县庙底沟。被中国国家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4-3)为“马家窑类型彩陶”。主图是马家窑类型“旋敛口彩陶瓮”,以其高大的器型和精美的花纹著称,有彩陶王美誉。高49.3厘米,罐体肩部最大直径33厘米,肩下部有4只提耳,最宽处为36厘米。瓮平口,短颈,阔肩,腹部逐渐下收,平底,系泥制红陶。陶器外壁用黑彩绘出上、中、下三层纹饰。上层为花卉纹,中层为旋涡纹,下层为水波纹。上层的花卉纹和下层的水波纹,纹带较窄,中层的旋涡纹纹带最宽,是主体花纹。“彩陶王”还绘有4个波浪式大旋涡纹,每个旋涡纹都围绕其中一个点旋转,构成浪推浪的卷浪式,三角形空间又绘同心圆纹。上面画鸟纹,下面有爬虫和拟似葫芦纹。距今约4800年-5200年。1949年出土于甘肃永靖县三坪。被中国国家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4-4)为“马厂类型彩陶”。主图是马厂类型“神人纹彩陶壶”,神人纹作双臂上扬状,在神人纹的四周填上黍、粟类的种子,是描绘神人正在撒播种子。彩陶上出现这种类似农神、谷神的神人纹,是当时农业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反映。距今4300多年。1977年出土于青海民河县三家遗址。被中国国家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本套邮票选取了黄河中、上游地区各时期的具有代表性的四件彩陶作品,底色以白为主,下部略显曙青色,犹如清新的晨空,鲜明地衬出置于画面上的棕红色的彩陶,以简洁的手法表现被誉为远古文明之花的中国彩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