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事美 每一个时代都少不了“黄赌毒”。黄赌毒的流行,既有商家的推波助澜,也有人性需求的驱使。更重要的是,背后经常能看到官府的影子。因为一个地区黄赌毒的泛滥,必定离不开官府的支持,至少是监督不力。晚清的黄赌毒同样很泛滥,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了达到了一个惊人的高度,在历朝中都极为罕见。 首先说黄,主要就是指卖淫嫖娼。历朝历代都有娼妓,娼妓是最古老的职业,根本无法完全禁止。有人说清代是中国娼妓最繁盛的时期,是否为最繁盛不好说,但晚清时期的娼妓确实比较多,大概呈现出两个特点,也算独特的时代特色。 一是种类繁多,比如有民妓、家妓、船妓、梨园色妓、洋妓。民妓是笔者总结的,就是指普通青楼、妓院的妓女。这些女人有些从少年时就被卖入妓院,有些是因为家庭贫困而进入妓院谋生。家妓,主要是某些权贵、富豪大户人家私养的艺妓。东家在招待客人时,艺妓端茶倒水、赔吃赔喝,更多是不赔睡,但客人掐一下、摸两下是有的。也可以说是卖艺不卖身。船妓,就是在船上的妓女,主要在江河发达的地区。有清人日记记载,在广东珠江一带,船妓多达七八千,根本难以禁绝。梨园色妓,就是活跃在戏楼、戏班的女伶人。不是每个女伶人都卖身,但也有很多靠卖淫为生。这类妓女色艺双全,应该是所有妓女中最有吸引力的。不仅权贵、富豪喜欢,各种文人骚客也痴迷。这类妓女以北京最多。洋妓就是外国妓女。 二是涉外色情业诞生。晚清时期国门大开,各路洋人蜂拥而入。在租界内就诞生了洋妓院,娼妓有外国女人、也有中国女人。客人既有外国人,也有中国人,这种涉外色情业就成了晚清中国的独特景色。这种涉外色情业尤以上海最多。 对于色情业的泛滥,清政府也曾多次打击,但鲜有成效。某些时刻,地方官员甚至直接抵触。因为色情业发达,既可以解决就业,又可充盈财政。只要不威胁地方政权,一切都好说。尤其是个别官员还与妓院老板存在利益勾兑,利益抽成的情况,官员暗中就成了保护伞。 再说赌。赌博,不是清代独有,但晚清的赌却非同一般。其他时期的赌博,无非去赌馆,但赌馆是官府严厉控制的,也并不普及。晚清时期的赌则不同,是全民皆赌,属于小赌怡情的性质。这种魔力就是彩票。 光绪年间的商业彩票 晚清的彩票1850年代就已经出现,人们对彩票有个有趣的比喻,买了彩票,就仿佛抱个白鸽子,但总买总不中,白鸽就飞了,因此人们称彩票为“鸽票”。彩票最早是菲律宾彩票,是殖民者西班牙开发的。这种彩票居然在中国独家经营了40年,年销售额达130万元。这个数字在当时非常可观。这个行业,一本万利,只赚不赔,绝对是块肥肉。后来,外国人、中国人纷纷开办彩票公司。上海成为彩票业最发达的城市,高潮时彩票公司竟然有十多家。就连坐镇天津的李鸿章也指派手下到上海开办彩票公司赚钱。自1900年起,从上海到内陆,从南到北,彩票公司在全国各大中城市遍地开花,甚至个别县城都出现了本地的彩票公司。 那时,按规定,每个省只能开一家彩票公司,只能有“省彩”。但各级政府都难抵巨大的利益诱惑,“市彩”、“县彩”便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上级官员也不查,因为背后都有利益输送。再者,财政紧张也需要彩票集资。 很多彩票都是打着筹集善款,资助受灾地区的名义,后来,花样越来越多。北京学校多,教育经费不足,就出现了学堂彩票。江苏老板多,又出现了破产彩票。企业要破产,发行彩票筹集钱。各行各业都削尖脑袋搞彩票,古玩彩票、出版彩票。最夸张的是妓女彩票,谁中了头奖,就可以娶名妓回家。妓女中了头奖,就可以赎身从良。 最后说毒,这里的毒,就是鸦片。这是最熟悉不过的。鸦片最早不被认为是毒品,算是一种药品,是官府允许公开流通的。鸦片不是晚清独有,但在晚清时期影响最大,一是全民吸食鸦片者最多,甚至多到让清政府无兵可征的地步。全国各城市烟馆林立,三教九流全部沉迷其中。连咸丰与慈禧都抽鸦片,经常烟枪不离手。最夸张的是,据《厦门志》记载,一些富裕人家怕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到外面惹是生非,竟然把孩子圈在家里吸食鸦片。二大量白银外流,引发林则徐虎门销烟。英国人在印度种植鸦片,大量向中国倾销鸦片。赚了中国人的钱、坏了中国人的身,清政府一怒之下,派林则徐南下,果断销烟。英国一怒之下,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因为鸦片打仗,这也是千古未有。 娼妓泛滥、彩票泛滥、鸦片泛滥,这就是晚清的“黄赌毒”。有意思的是,这三种东西犹如三只鸟,娼妓为“鸡”,彩票为“鸽”,鸦片是“鸦”。不同的是,人们称晚清的娼妓为“鹞”,同样是只鸟。可惜,晚清的三只鸟,都不是好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