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跑步技术的形成既是多年训练的结果,也是良好体能基础与专项技术训练有机结合的体现。随着跑友的日趋成熟,越来越多人从简简单单跑起来到希望跑得越来越好,跑步技术训练就显得越发重要,因为有了良好的跑步技术才能支撑起越来越长、越来越快的跑步训练和比赛,跑步技术不合理,跑姿不正确,不仅事倍功半,更大大增加受伤概率。 随着姿势跑在中国的流行,不少跑友了解了提拉折叠技术,这就造成一种概念,跑步时需要提拉折叠小腿,似乎拖着腿跑就是不对的,只要提拉折叠才是正确跑姿,才能跑得快,可是,真的在慢跑中需要强调小腿提拉折叠吗?本文做一深度分析。 一、什么是小腿提拉折叠 跑步周期可以简化为缓冲蹬地与折叠前摆两个阶段。首先,跑友看看下面的连续动作图,就很容易理解跑步基本技术特点。 1、缓冲蹬地阶段 准备着地:着地前,腿部自然放松下落 着地:采用前脚掌或者后脚跟着地,着地点不要距离重心过远 支撑过渡:重心继续向前,超过支撑点 后蹬:臀部及腿部肌肉发力完成后蹬动作 2、折叠前摆 后摆并开始折叠:蹬地带来的惯性,使得小腿自然随惯性后摆并开始折叠 继续折叠:大腿后群肌肉顺势发力,进一步提拉折叠小腿,折叠小腿的力量主要来自大腿后群 折叠最大:优秀选手协调性好,大腿后群力量足,小腿几乎完全折叠, 脚跟非常靠近臀部 前摆:大腿前摆,小腿随之自然下落,为下一次着地做好准备 从上述技术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跑步缓冲蹬地阶段,腿自然下落后随即缓冲,肌肉此时主要进行离心收缩来缓冲冲击,蹬地是一个发力过程,因此臀肌和腿部肌肉训练非常重要。在折叠前摆阶段,折叠,也即小腿提拉靠近臀部,小腿向大腿折叠,前摆则主要表现为折叠后的顺势抬腿能力。 二、为什么跑步提拉折叠小腿更加省力有效 这是因为,下肢运动基本是以髋关节为轴心,也就是跑步可以理解为下肢以髋关节为轴心完成类似圆周运动,如果大小腿折叠,相当于减少了转动半径,从而减少了下肢重力带来的转动惯量,增加了转动速度,腿前摆更快,当然速度也就越快,而如果是拖着小腿前摆,这时转动惯量大,阻力大,不仅摆腿速度慢,也更加费力。 慢速时拖着腿跑 快速时折叠腿跑 如果跑友们仍然觉得上述内容太多专业晦涩,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我们给大家再举一个例子:当你双手试图把一个重物从地上举起来的时候,是手臂伸直,让重物越远离身体越省力呢?还是让手臂弯曲,让重物越靠近身体越省力呢?这不废话嘛!当然手臂弯曲,重物越靠近身体越省力!为什么?你会说,这个道理太简单了,当然重物远离身体费力,重物靠近身体省力,对呀!当举起重物时,可以理解为以肩为轴心,整个上肢完成圆周运动,手臂伸直时,阻力臂长,阻力重心远离身体,所以阻力矩大,这时要克服阻力矩,就要肌肉更加用力收缩,产生更大的动力矩才能完成举起重物的动作,而手臂弯曲时,阻力臂短,阻力重心靠近身体,阻力矩小,这时肌肉不需那么用力收缩就可以让动力矩大于阻力矩,从而完成举起重物的动作了。 手臂伸直举起实心球比较累 手臂弯曲举起实心球比较轻松 因此,小腿提拉折叠作为跑步技术的组成部分,非常重要,它具有以下好处: 1、大小腿折叠越充分,小腿越靠近臀部,阻力减小,跑步时越省力; 2、大小腿折叠越充分,下肢前摆半径会越短,折叠腿的角速度会变大,大腿在空中停留的时间会变短,从而加快了腿向前迈步的速度; 3、在较高的配速下,向前的惯性比较大,同时较大的角速度可以获得较大的步幅(这个步幅和主动跨步获取的步幅有本质的区别)。 三、就你那点配速就别提拉折叠了,提拉折叠与配速高度相关 前文我们一直在强调提拉折叠小腿的重要性,那是不是意味着提拉折叠做好了才是标准跑姿,拉不起来就是错误跑姿呢?显然不是这样的,跑友们不要僵化地去理解跑姿。事实上,在慢速跑步时,比如配速6:00以外,刻意地折叠提拉小腿只会让你疲惫不堪,画蛇添足,小腿提拉一会儿你就会因为肌肉疲劳而折叠不起来了,不信你可以下次跑步时试试看。在慢速跑步是,强调提拉折叠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在慢速情况下,强行提拉小腿还会造成重心起伏过大,增加能耗,降低跑步经济性。 我们看一下优秀运动员(第12届全运会马拉松团体冠军王田,半马最好成绩75分,10公里最好成绩34分)从慢到快的跑姿变化,在7:00配速时,王田压根就没有提拉小腿,也是拖着腿在跑,在6:00时,提拉有一些但也不充分,5:00时提拉就较为充分明显了。 配速7:00跑姿 配速6:00跑姿 配速5:00跑姿 事实上,小腿提拉折叠并非完全是大腿后群肌肉主动发力的结果,也是扒地蹬伸时惯性力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提拉并非完全是肌肉主动发力使得小腿向上折叠,还有一部分力量来自于扒地时地面反作用力使得小腿上弹,速度越快,小腿反弹越明显,自然看上去折叠就越充分,当然,这样的效果是在快速跑步中才充分体现。 跑友们看专业运动员比赛时,小腿提拉折叠很充分,跑姿潇洒飘逸,往往就误以为这才是标准跑姿,然后盲目模仿,殊不知运动员比赛时配速是多少?3:00!3:00时的跑姿能跟6:00,7:00时的跑姿一样吗?想想也应该不同!跑姿是随着速度变化而动态变化,脱离速度谈跑姿是没有意义的。 四、跑步技术是个整体,过度强调某个技术环节容易产生误导 很多跑友在学习姿势跑的过程,学习到了提拉折叠技术,并且姿势跑也非常强调这一技术,似乎给提拉折叠打上了姿势跑的标签,貌似提拉成为姿势跑的专利,是姿势跑的独门秘籍,殊不知提拉折叠就是跑步,尤其是快速跑步的基本技术,并非姿势跑的发明,换句话说,提拉折叠是公理,是跑姿的基本要求,并非某个跑步流派的独家发明。 另一方面,从运动技术角度而言,跑步技术是一个整体,它包括了着地缓冲技术,蹬伸扒地技术,提拉折叠技术,上肢摆臂技术,躯干稳定技术等等,这些技术相互衔接,构成了良好跑姿这个整体,每个技术都是跑姿的有机组成,可能每项技术占跑姿的重要性不相同,比如上臂摆臂技术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就不如下肢技术,但过度强调某个技术,比如过度强调提拉折叠技术,就容易顾此失彼和导致误导,顾此失彼的意思是只重视该技术训练,而忽视其他技术训练,产生误导比如跑者会误以为无论速度快慢,都要提拉折叠小腿。 再比如,在姿势跑训练中,特别提示跑步时不用考虑主动蹬地,考虑提拉折叠小腿就可以了,这就奇怪了,没有对地的蹬力,怎么获得前进的动力呢?不考虑主动蹬地,你的腿就真的不蹬地发力了吗?腿部肌肉还不是会正常发力!跑步不就是人给予地面作用力,地面给予人类反作用力,推动人体往前行进的过程吗? 当然,不用考虑蹬地这本身也没有错,因为一切刻意而为的动作都是不自然的,但不考虑蹬地,只考虑提拉这就是典型的顾此失彼,从动作自动化角度而言,其实蹬地和提拉都不用刻意考虑,这才叫动作自动化,一切好的运动技术都应该自然发生,而不用考虑该做什么动作,该哪里发力,羽毛球运动员在扣杀时,会想着蹬地跳起用什么肌肉和用力扣杀用什么肌肉吗?整个动作就是一气呵成,自动化完成了,哪来时间思考?当然在初学时你可以考虑用哪里发力,但是始终想着某个技术细节,说明你还是初级练习者,当你达到动作高度熟练,一切动作都是在无意识下完成的。 五、一切刻意而为的动作都是不自然不放松的 跑步是一项下肢为主、全身参与的运动,跑步时应该哪个部位发力,才能产生足够的推进力,推动人体向前奔跑呢?
对于跑友来说,本来跑步就够辛苦的,要想着这个部位发力,又要考虑那个部位发力,累不累啊?其实,髋部、臀部、大腿前侧、大腿后侧、小腿、核心,还有上肢,全身很多肌肉都会参与其中。跑步时要提拉折叠,这样的跑姿教学很容易让人以偏概全,顾此失彼。如果你在跑步时,还想着用哪里发力,你要么是一名初跑者正在学习和体验跑姿,要么就是刻意而为,这样反而导致身体的过度紧张,因为一切刻意而为的动作无疑都是僵硬和不自然,这会让你费力不讨好。说白了,跑步靠的是全身协调发力。 跑步是全身协调发力的过程 谈论跑姿,我们往往陷入技术细节的争论。其实,良好而又合理的跑姿最终呈现的结果都一样——轻盈和放松,只要你的步伐是轻盈的,你的动作是放松的,那么,这样的跑姿基本都是可取的,而如果步伐沉重,动作僵硬紧张,刻意而为,那么再完美的跑姿也“然并卵”。 六、对于初跑者强调提拉折叠意义不大 在国内外路跑技术教学中,特别是针对初跑者的教学中,几乎都没有专家或者教练要求跑者要刻意掌握提拉折叠技术?这是为什么? 因为对于90%的大众跑者来说,路跑都是什么速度的跑步?当然是慢跑,慢跑时就没有必要进行刻意的提拉折叠,即使你学习了提拉折叠技术,你在慢跑中几乎也用不到,也不可能用到,对于初跑者而言,学会轻盈、放松的跑姿理念,掌握缓冲着地技术可能更为重要。对于速度较快的高级跑者而言,提拉折叠技术是需要的,但也并非只是练习提拉就能高效跑步,你还需要进行蹬伸扒地技术,前臂技术等技术练习,更为重要的是,你需要进行跑步专项肌肉力量练习,这样才能保证你有能力去支撑快速跑步。 七、总结 小腿提拉折叠是跑步的技术之一,但在慢速跑步中(600以外),无需强调这一点,而在快速跑步中,不用刻意,你自然也会加大提拉折叠幅度,小腿折叠提拉不是完全僵硬固化的,而是随着速度加快逐渐变得明显,慢速时折叠没有必要,快速时折叠往往自然就出现。当然,提拉折叠作为一项技术,加以适当专门训练需要的,但并不表明,你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拼命提拉折叠小腿,那样只会让你疲惫不堪。 你可能还喜欢: ——end—— “轻如羽 跑无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