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月8日晨8时许 地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急诊预检台 “你别往外走呀!赶紧去做检查。”护士焦急地拦着。 “我就到门口,我要去接我老婆。”一年轻男子执意要走。 你来我往时,突然,男子倒地、抽搐。 “快来!患者心跳骤停了!” 图片说明:急诊科医生马上开始进行心肺复苏 一听胸痛,护士立马开出检查单 时针倒拨2小时。 27岁的小陈感觉胸闷,时有时无地胸口发紧、痛。 在妻子的催促下,他坐着公交,来到上海新华医院。 “哪儿不舒服?”急诊预检台护士问。 小陈递过病历本说:“就是胸口有点隐痛,也不是很剧烈,一阵阵的。” 听到这儿,护士立马在病历本上戳个章,注明“胸痛”。然后,手脚麻利地开出心电图检查和血检单。“你现在就去做心电图……没付钱?那也没关系,先把检查做了。”
根据我国《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相关规定,上海新华医院急诊科作为医院胸痛中心的参与科室之一,建立急性胸痛优先就诊机制,且“先救治、后付费”。 一旦接诊疑似胸痛患者,即进入急诊绿色通道,进行快速检查诊疗。 从就诊到完成首份心电图,5分钟; 从抽血到获取胸痛生化指标等报告,20分钟 这两项基本能诊断心梗。 患者在检查的同时,护士就要通知心内科导管室,预备急诊PCI手术。 “遇到胸痛剧烈的,可能直接被推进抢救室做心电图检查。”费爱华医生说,“但谁又想到,小陈说是隐痛,实际情况这么严重,一下子呼吸、心跳都没了。若他倒在就医路上,那后果……” 图片说明:心肺复苏成功后,小陈被医护人员一路小跑地,推向心内科导管室。 生死30分钟 8:15,小陈突然倒地。医护人员立时开始抢救。 胸外按压、气管插管、电除颤、床旁心电图检查、呼吸机应用、留置胃管,注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为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即心脏支架手术)做准备…… 生命体征一恢复,小陈被转运到心内科导管室。
图片说明:小陈被送抵导管室 比赶紧去医院更好的,是呼叫120 因为抢救及时,小陈恢复很快。目前,他已撤掉呼吸机,自主下地活动(见下图)。
费爱华和周卿提醒: 小陈的经历说明,医院要进一步加强对民众的心梗科普教育。其中有3个核心认知: 1.典型症状:多数患者在心梗发作时,会表现为急性胸痛、胸闷。一旦发生,应尽快就医。 2.呼叫120:即使症状轻微,也建议患者呼叫120,而非自行前往医院。首先,120会做心电图,判断患者是否为急性心肌梗死,并用相应药物治疗;其次,120会前往有胸痛中心资质的医院,并提前启动导管室,进一步压缩抢救时间;再次,120急救系统正在建设数据库,若相关患者日后再发胸痛,大数据会进行预判、分析。 3.高危人群:老年人、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有心梗家族史等,属高危人群。在积极控制体重,诊疗慢性病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心脑血管病的防控。 “高危人群要关注自身异常。有时,一些很细微的‘不一样’,可能就意味着大病。”费爱华医生分享了一个故事:一名50多岁的会计突发脑梗。其表现是,明明要到507房间交资料,结果走进了510。 后记: 2011年后,我国各地陆续建设胸痛中心。若需了解更多胸痛中心信息,可以登录“中国胸痛中心网”,进行查询。 注:本文图片若无特殊声明,均由上海新华医院急诊科主任费爱华提供。 资料来源: |
|
来自: 昵称41082923 > 《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