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故事(355):从年画到年历片(上)

 zdjphoto 2018-02-14



内容介绍

上海人在过年前有掸尘、挂年画等习俗,其中年画通俗易懂,表达的都是人们对来年生活的美好祈愿。

过去家家户户都有过年贴年画的习俗

上海的月份牌年画最早出现在上世纪20年代,是随商品赠送的广告画,月份牌年画盛行之前,制作木版年画的工场作坊大都集中在如今的旧校场路一带,又名小校场年画,张荐茗收藏的不同年代的年画记录了上海年画的创作和发展轨迹。

用于广告宣传的月份牌年画

月份牌年画与传统木版年画不同,它配有中西对照历表,主题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原编辑包于飞回忆说:老一辈月份牌年画画家采用的擦笔水彩技法使年画更趋时尚。

月份牌配有中西对照历表

在上海戏剧学院范和生老师眼里,月份牌年画和石库门建筑一样都是海派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艺术的结晶,月份牌年画不仅承载了人们的丰富情感,也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

编导札记│上海年画的魅力

本期编导:张云骅

每当过年前夕,我都会花时间到城隍庙的小商品市场去购买一些过年的挂件和春联,布置一下家里的节日气氛,而对贴年画的习俗却已经记忆不深了。

说到年画,在我印象中,就是男娃抱着鱼儿或童男童女作揖道福等喜庆的画面,其实,在清末民初的上海,城隍庙的小校场年画是非常有名和兴旺的。

小校场年画

在年画收藏爱好者张荐茗的老上海茶楼里,我看到了一对有别于传统,据说是清末的年画,线条还算简单,构图却有韵味,画中女子一手握洋伞,一手拿圆扇子,想必当年也算蛮时尚的。我一边听着张荐茗的介绍,一边体会着年画的魅力。

张荐茗收藏的清末年画

在包于飞老师家里,我见识了多张月份牌年画,画面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内容丰富多彩,假如按年份连接,就像一幅民国时期上海人的生活长卷,让我不禁为年画家们精湛的擦笔水彩技法而竖起大拇指。

包于飞收藏的月份牌年画

包于飞老师还和我说起月份牌画家杭稚英的一段轶事,抗战爆发,日本人带着黄金要杭稚英为他们作画,结果被他拒绝,画家的民族气节,可敬可佩。

杭稚英

杭稚英作品

范和生老师是个有心人,他对月份牌年画的喜爱,体现在他手中一本厚厚的剪贴册里,从相关的文字报道记载到画片的整理,他几乎收集了月份牌年画的所有介绍,在范老师的眼中,月份牌年画同石库门建筑一样都是上海城市文化的一个符号。

年画的魅力,除了年画本身洋溢的美,差不多都是人们对新一年生活的愿望和期许。

节目拍摄中,图左为本期节目编导张云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