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8.02.06【中医流派】丨浙派中医(2)

 秦岭之尖 2018-02-15

按照浙江中医药学术流派统一称谓的命名原则,“浙派中医”之名既包容了浙江全域的学术流派,又在发音上朗朗上口,同时与浙江省内其他学科的流派相吻合。“浙派中医”有着丰富的学术内涵与鲜明特色,此称谓的发布,为浙派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重要契机。

二、浙派中医的构成

浙派中医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众多的学术流派。早在2009年,我就将浙江中医药概括为十大流派。

一是丹溪学派,以元代义乌朱丹溪为代表人物。丹溪为金元四大家中滋阴派的代表,并作为“医之门户分于金元”的重要标志,影响深远。丹溪学派弟子众多,其代表人物有赵道震、戴思恭、楼英、王履等;私淑代表弟子有王纶、汪机、薛己、孙一奎等。

二是永嘉学派,是南宋时期永嘉(今温州)地区形成的一个主要医学流派,以陈言为代表。陈言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提出病因学说中著名的“三因论说”。其代表人物有王硕、孙志宁、施发、卢祖常、王暐等。

三是绍派伤寒,系发源于绍兴地区有关外感病证治的一个学术流派。该流派发端于明·张介宾《景岳全书·伤寒典》,形成于清·俞根初《通俗伤寒论》。其传承代表人物有何秀山、何廉臣、曹炳章、徐荣斋等。

四是钱塘学派,是明末至清,浙江钱塘(今杭州市)地域形成的一个医学流派。该流派起源于明末卢复、卢之颐,通过张卿子、张志聪、张锡驹、高世栻、仲学辂等人努力,在侣山堂等处切磋医技、交流学术、培养人才,前后达200余年。

五是医经学派,是指以明代医家张介宾为代表,研究《黄帝内经》的一个学术流派。据现有文献,宋有沈好问著《素问集解》,元有滑寿撰《读素问钞》,明有张介宾《类经》,马莳《素问注证发微》和《灵枢注证发微》,清张志聪、高世栻等集体著《素问集注》、《素问集解》等。

六是伤寒学派,是以研究《伤寒论》为重点的一个学术流派。代表人物有宋·朱肱、明·陶华、清·柯琴等,分别著有《南阳活人书》、《伤寒六书》、《伤寒来苏集》等,均影响深远。

七是温病学派,是研究温热病的一个学术流派,代表人物为清代海宁人王孟英。王孟英著温病学集大成之作——《温热经纬》。此外,还有雷少逸《时病论》、何廉臣《重订广温热论》。

八是本草学派,是研究中药性味、功效、炮制、应用等为主要内容的一个学术流派。黄帝时期桐君采药识性,著《桐君采药录》。唐宁波人陈藏器拾《新修本草》之遗,著《本草拾遗》。宋代杭州人裴宗元等受命编撰《和剂局方》。清代钱塘人赵学敏作《本草纲目拾遗》,收载716种《本草纲目》未收载或叙述不详之药,成为本草研究又一丰碑。

九是针灸学派,是从事针灸临床治疗与研究的一个学术流派。宋代瑞安人王执中著《针灸资生经》为首部针灸临证专著,嘉兴人闻人耆年著《备急灸法》为常见急病的灸法专著。元末余姚人滑寿将任督二脉归入十二正经,始有十四经之称。明代四明人高武著《针灸聚英》、衢州人杨继洲著《针灸大成》等,均领先于全国。

十是温补学派,是倡导并善于用温养补虚方法治疗虚损病证的一个学术流派。代表人物为明代绍兴张介宾、鄞县赵献可等。张介宾创制左归、右归作为治疗命门先天水火不足的主方。赵献可著有《医贯》等,善用六味丸、八味丸加减调补阴阳。对后世温养补虚有积极的作用。

当然浙派中医并不局限于上述十大流派,按临床学科分类,尚有内科、妇科、伤科、儿科等流派。

说明

图文资料多数取自互联网,经我们收集整理再呈现给大家,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一心一醫

祖国医药文化传播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