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一拜年||刚刚春晚上展出的《丝路山水地图》上有一座著名的天文台

 NGC1952 2018-02-16

在2018年央视春晚上能看到国宝级的文物,真是十分难得。而更为难得的是,这幅山水地图竟然还与天文学的历史有关系。


央视春晚国宝回归节目现场

这幅长卷又名《蒙古山水地图》,是一幅手绘在缣帛上的地图,图幅长30.12米,宽0.59米。据傅熹年、林梅村等人研究,其绘制时间约为明嘉靖三至十八年之间(1524~1539),是一幅原藏于明内府的皇家地图。该图在20世纪30年代外流到日本,长期秘藏在藤井有邻馆。2000年由苏昊先生斥巨资购回国内,2017年香港世茂集团又以1.33亿元从藏家手中收购,并捐赠给故宫博物院收藏。


央视春晚《丝路山水地图》现场展示


图中绘出了从嘉峪关到天方城(即今天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城)的211个西域城镇,绝大部分地名都为音译,对于不熟悉西域历史地理的人来说大多不知所云。但也有一些地名是可以辨认出的。比如,我们在图上就很容易找到一座名叫“撒馬兒罕城”的方城。毫无疑问,这里应该就是今天属于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的撒马儿罕。而在该城的南边,则可以找到一座中国式的楼台,名叫“望星樓”。


 《丝路山水地图》上的撒馬兒罕城和望星樓(据丝路遗产公众号展示截图)


这个望星楼其实应该就是著名的撒马儿罕天文台(Samarkand Observatory)。其建造者是当时统治帖木儿帝国的格乌鲁伯(Ulugh Beg,1394~1449)。乌鲁伯格十分重视学术和教育的发展,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有着很好的才华。


撒马儿罕天文台复原图


1420年,乌鲁伯格在撒马儿罕建成了著名的乌鲁伯格伊斯兰学院(Ulugh Beg Madrasah),把通过考试亲自挑选了六、七十名优秀的天文学家在学院工作,使那里成为一个天文学研究中心。为了支持学院的天文学研究,他决定建立一座天文台。天文台从1424年开建,到1429年建成。天文台上最主要的仪器是一台安装在南北子午面内的六分仪,其半径达40.4米。在天文台工作的天文学家包括阿尔-喀什(Ghiyāth al-Dīn Jamshīd Masʿūd al-Kāshī,约1380~1429)和阿里·库什(Ali Qushji,本名Ala al-Dīn Ali ibn Muhammed,1403~1774),天文台最重要的工作是著名的《苏丹天文表》(Zij-i Sultani),它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和最完备的恒星表,后来在欧洲也产生过重要影响。


撒马儿罕天文台大型六分仪的残存部分


明太祖朱元璋对阿拉伯天文学非常重视,曾在南京设立回回司天台,并先后两次从北京招来了原来在元朝回回司天监工作的西域天文学家,又从撒马儿罕等地招来了新的西域天文学家,以维持回回司天台的运行。对于撒马儿罕这样在当时非常著名的天文台,在中国的这些西域天文学家必然是非常了解的。《丝路山水地图》上能够画出撒马儿罕天文台,说明明朝内部确实了解该天文台的存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