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朝和汉朝,为什么两个朝代的外战能力差距这么大!

 斯郎曲培卓拥 2018-02-16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历史更是如此。中国的朝代更迭史,即是一部华夏文明拓荒史。朝代或有其性格,历史人物的英明与否或能促进、阻缓历史演进速度,但时代进程一直是始终向前的,从文明视角看,时代越向后对外战绩越少是必然。

唐朝和汉朝,为什么两个朝代的外战能力差距这么大!

当原生邦国部落林立的时代步入文明时代的黎明,夏部族诞生出最早的国家机器雏形,有能力超越周边城邦部族,管理更多城池、土地、人口时,华夏族群独有的先进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态优势,就已经破土发芽,注定会长成庇荫东亚文明的参天大树。大树可以为脚下的生灵遮风挡雨,也会掇取脚下土壤中的养分,使这一方土地寸草不生。于是,从夏以后的东亚人类社会历史,就是华夏族群一部不折不扣的独家文明拓荒史。

唐朝和汉朝,为什么两个朝代的外战能力差距这么大!

唐朝与汉朝的一个扩张区别在于,汉朝是到建国七八十年后的汉武帝时期才开始发力。而唐朝则从建国十几年后的贞观年间,就开始了扩张的事业。唐朝的武功多在鼎盛期前就缔造,才为盛世打造出所需的外部环境,而汉朝的武功是在鼎盛期过后,顺势逐步而成。为什么会有这个时间差上的区别呢?同为汉人历史上最幅员辽阔的两个强盛朝代,为什么唐朝对外战绩不如汉朝呢?

唐朝和汉朝,为什么两个朝代的外战能力差距这么大!

因为纵向对比,中华文明是前进的。唐朝的制度、技术、文化,都胜于汉朝。同理,宋朝的技术、文化也是优于唐朝的。纵向进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但用同时期的地区文明权重去体会,则很容易理解:中华文明的相对进步速度,其实是在减缓的。也即,文明的超然权重,是越来越低的。汉朝之所以能够在内敛地积累,再去发动文明扩张,是因为周边国家本来就与汉朝远不在一个文明阶段上,匈奴更多是边境上劫掠式的侵袭,和亲通货可以缓解,汉朝有足够的环境条件可以等。

而在魏晋南北朝,中华文明的这一巨大内耗期,汉朝本来垄断独有的多种核心技术,先进的政治制度,早已经被周边文明所汲取,在东亚地区得到初次普及。南北朝时期逐渐崛起的国家,有草原上的突厥、西域的西突厥、青藏高原上的吐谷浑、辽东朝鲜的高句丽、东北的契丹等,都已经不同于汉朝时的蛮夷小国。

例如同为草原霸主的突厥,就比匈奴的文明水平要高的多了。匈奴没有文字,而突厥已有自己的文字。突厥冶铁技术先进,以甲胄为常服。尤其到隋末乱世,汉人向突厥逃亡的人口非常多。突厥借此大量吸收汉族技术。这是突厥强大的基础。

唐朝和汉朝,为什么两个朝代的外战能力差距这么大!

面对这样的突厥,唐朝势必无法像面对匈奴时的汉朝那般摧枯拉朽。不过唐朝干掉突厥已经非常干净利落了。只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地域底子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很快又出来个回鹘。周边还有尾大不掉的吐谷浑,拖死隋帝国的高句丽,逐渐统一的青藏高原吐蕃,正把目光投向大陆的岛国大和。这些文明国家的崛起,与汉地政权在南北朝时期,诸多技术向周边扩散传播有关。到唐朝时,在朝鲜半岛改良后的造纸术甚至能够反传汉地。

当然,像吐蕃还汲取着印度方面的文明成果,突厥也持续吸纳着中亚、欧洲传来的技术特长。尤其要说下让唐朝始终头疼的吐蕃,这是西藏唯一一次实现高原统一的政权,长期占有河西,一度攻破长安,所幸最后随着唐朝一起衰落了。唐朝其实是处在很危险的时期,试想如果没有汉朝纳入河西走廊,并在魏晋时期长期汉化,成功切割阻遏了蒙古高原势力、西域中亚势力、青藏高原势力,三股强大力量的融合,唐朝很可能是早于宋朝最先从西部崩溃的朝代,甚或说西部会出现一个足矣撼动中华腹地的统一帝国也不无可能,那就不仅是吐蕃级别了。

事实上,宋朝的崩溃,就是由于宋、辽、金都没能掌握住河西走廊的长期结果。蒙古有着与其他朝代截然不同的统一路径,是将关中、巴蜀、云贵、青藏、西域全数收入囊中之后,对南宋形成了最后的孤立与合围之势,这正是中原长期失去河西走廊这一要道的经营权,王朝蒙古高原、西域、青藏高原成功合流后,从西部压灭中华文明核心区的实例。

坚持汉化经营河西走廊之重要,这种切割阻断地理单元式的区域制衡思维,直到今天,仍能在甘肃省地图怪异的形状中窥见。这也是兰州在过去军区和现在战区中,位置关键的根由所在。基本上唐代的突厥,高句丽,吐蕃帝国文明程度,综合国力是比汉朝的匈奴高好多台阶的。

另外,网上有些总拿中晚唐长安城破几次说事的,最起码当首都的盛世也能挺过140年,被破后还能收复才有底气讲唐长安城破的事吧。破一次就没了,当然没法像长安一样刷破城次数的数据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