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怎样培养他的抗挫折能力?

 香漂漂入万人家 2018-02-16

抗挫折能力是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根基。在婴幼儿来说,如果父母过度呵护,但缺乏给予有质量的陪伴,那么,遇到任何困难都会因为心理脆弱而没有勇气去尝试解决,稍有不顺心的事,便情绪崩溃,承受不了一点挫折。这样的孩子,将来入学后学习成绩必然很差,人际关系也很难获得发展,原因就在缺乏认知经验和解决难题的体验。

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怎样培养他的抗挫折能力?

那么抗挫折能力怎么培养?家长必须明白,抗挫折能力是不能“教出来”的,必须通过亲自体验来积蓄心智能量。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亲子双方的爱与信任: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会尽一切可能去爱孩子,然而,大多数父母的“爱”都是“给予”的,换个说法,就是单向发送,没有用心去体会孩子的感受和回馈。这样,在孩子一方就只是接受,一旦不能获得满足,就产生怨怼,怀疑父母不再爱自己,造成内心的不安与恐惧,这样的孩子,当然不可能拥有坚强的内在力量。相反,通过良好的互动,包括对话、感情交流、观点的修正与坚持。这就是说,通过感情或思想的碰撞,孩子深入体会到父母的关怀与爱护,及时回馈父母。这样,对于父母的言谈举止,对事对物的观察与判断,面对困难时的处理方式,都会烙印在永久的记忆之中,形成了认知经验。这种早期经验将在未来学习与做事时成为克服困难的力量。从发展心理学来说,我把这种力量称为“父母的支柱作用”。

2. 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能力:自主能力其实是爱与信任下的行为发展,因为爱,父母会为孩子未来的能力需求进行周全的规划,不会斤斤计较孩子眼前“听话”或父母威严的得失。因此,这种自主自觉的能力可以说是爱与信任的内涵。有教养智慧的父母都会秉持以孩子能力发展为主的成长教育理念,例如在孩子2岁自主能力发展的敏感期到来时,以开放的胸怀去接纳他的自由探索、建立新的认知体验的需求,尽管孩子的探索活动有时充满危险,也不粗暴地阻止,而是耐心引导,让他渐渐领会危险产生的过程,这样的认知经验十分珍贵,它增进了孩子的自控力,能够在需求不能获得满足时免除了挫折感。另外,当孩子在游戏与活动中遇到难题时,有教养智能的家长总是不直接教导或插手代劳,而是在关键点上给予引导,让孩子在思考和尝试中自己解决难题,这种解决难题的经验,不只是强化了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更是以后做事时能够面对失败、愈挫愈勇的心智能量。

3. 接受帮助与合作的能力:这是爱与信任能力的外延。孩子在探索认知上总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一般孩子都会在摆弄不下去的时候就产生急躁不安的情绪,这时候如果陪伴人缺乏教养智慧,说出不适当的话,无论是批评或插手替他完成,都将打击孩子的自信,让他渐渐地失去克服困难的勇气。因此,有质量的陪伴强调两件事:一是教导孩子学会“求助”,在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时,懂得寻求他人的帮助。一是在指导孩子或示范做法时,采用“我们一同做”的方式,让孩子一同动手而不是做旁观者,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有合作能力,就可以减少遭受挫折的机会。

针对3岁以上的孩子,经常在玩游戏或从事有竞争性的活动时只能赢不能输,这显然是家长在三岁之前没有给予孩子有质量的陪伴所致。这种情况极难改变,一般家长用尽各种办法都难于收效。我曾经设计过一个“杯子扣核桃”的亲子游戏,经过30个家庭进行3个月的实验,证明可行有效。这个游戏的玩法是:妈妈(或爸爸)和孩子在地板上相对而坐,相距2米。妈妈把核桃滚向孩子,孩子用杯子去扣住。妈妈要采用各种手法控制核桃的速度与方向,孩子会集中全部注意力,调动全身运动能力去设法扣住核桃。由于核桃一个接着一个滚来,在扣不着一个的时候,孩子没时间去感叹失望,必须立刻把注意力转移到第二个。这种重复性的锻炼,一方面是逐渐改变内在节奏感去适应外在的变化,一方面是逐渐建立一条运动神经的“神经系列通道”,铺设一个“神经回路”。这样一来,孩子的思维习惯被改变了,新的认知经验促使他不再把注意力停留在一个挫折点,而是立刻转移到追求新的成功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