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容易得焦虑症?

 万宝全书 2018-02-16

引起焦虑的因素因不同年龄阶段各有其特定的因素。

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的儿童受到微小的刺激都可能产生焦虑现象,如见陌生人、换新环境、处于黑暗之中等,常以吮手指、不吃饭、尿床或睡觉不安宁等行为反映出内心不安的情绪。

心理与生理发育日臻成熟与完善的青年人,有人会因个人相貌的不足、遗精或手淫而产生焦虑不安,自责自悲。

成年人的焦虑情绪则很少出现。

更年期的人由于身体各种内分泌功能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常常出现易怒、多疑、焦虑不安等心理症状,甚至会流露厌世情绪。

老年期的人常因丧偶或年龄相仿的亲朋好友去世而遭受打击,由此产生的孤单与行将就木的感觉会使老人情绪消沉或焦灼烦躁。

上述焦虑反应都十分熟悉,几乎都有过切身体验,多数人都能从不断积累的经验中获得对付焦虑的办法。然而,面临的压力和困难长期得不到解决,个人在不胜负荷的情况下,势必出现持续的焦虑状态,将严重地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此外,如严重的焦虑并非由实际威胁所引起,或其紧张惊恐程度与现实事件不相称,所产生的焦虑,则属于“病理性焦虑”。

“病理性焦虑”在医学上又名“焦虑性神经症”,此症属于神经官能症范畴,可起病于任何年龄。发病之前常有心理或躯体方面的诱因,亦有无任何诱因而发病的。这种焦虑是由于内心矛盾冲突引起的;但也有权威人士指出,本病是因为环境过于拥挤、不安全等社会环境因素所致。但是遗传在焦虑症的发生中所起的作用也十分明确。

焦虑症有急、慢性两种类型。急性焦虑症又称惊恐发作,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突然惊慌、恐惧、紧张不安,有频死或窒息感,失去自我控制感和不真实的大祸临头感。发作时常伴有心悸、呼吸因难、头晕、手脚发麻、晕厥等症状。慢性焦虑症又称广泛性焦虑,主要表现为经常感到无明显原因、无明确对象、游移不定的紧张不安,或经常提心吊胆、预感到自身或他人会发生某种不幸,因而经常呈现高度警觉状态,过分关心周围事物,容易激惹,同时伴肌肉紧张、出汗等症。[3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