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头条

 思明居士 2018-02-16
汉字解密 | 喝:上古时期人们喝水原来不是用喝字来表示的

大家好,欢迎来到汉字解密,我是陈练文。

今天我们来讲喝字。喝,就是把液体或者流质的食物咽下去。这个意义,上古的时候用饮,唐代的时候开始用喫,明代才用喝,然后一直沿用到了现在。

饮,之前有老师已经给大家讲过这个字了,它在甲骨文中是一个会意字,像一个人站在酒坛子的旁边,趴在坛子边喝酒。

饮的本义就是饮酒,饮水。虽然现在我们不用饮来直接表示喝的意义,但是很多词语里保留了饮的用法,饮料就是用来喝的液体,饮食包括了可以吃可以喝的各种食物,冷饮是许多小朋友夏天最爱吃的美食。此外,还有很多含有饮字的成语,比如说饮水思源、茹毛饮血、饮鸩止渴等等。

后来,唐代的时候出现了喫,表示吃酒、吃茶。唐诗中,这样的句子比比皆是。杜甫的《狂歌行》写诗人的生活场景是“楼头喫酒楼下卧,长歌短咏还相酬。”白居易《咏怀》在感叹自己境遇的时候也说:“有诗不敢吟,有酒不敢喫。”不过,这个时候,饮和喫都可以用来表喝东西的这个意义。

再后来,喝开始出现,代替了喫和饮,喫就被用去吃固体食物,饮也只保留在词语和诗文中,喝成为我们现在表达这个意义最常用的词。

喝字的造字本义跟后来的通用含义是不一样的。喝是一个形声字,我们见到的最早的是小篆字形,这个字从口,曷声,读作yè。隶书把喝的笔画线条化和符号化了,楷书跟隶书的写法基本相同,楷书定形之后,喝的形体一直没有什么变化。

《说文解字》说:“喝,渴也”,南朝的《玉篇》里面也说“喝,声嘶也。”

所以这个字的本义是口干舌燥,声音嘶哑,说不出话来。汉代王充的《论衡·气寿》里面有一段说“儿生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嘶喝湿下者夭”。是说小孩子刚出生时,啼哭的声音宏亮高扬的能活得很好,要是哭的声音嘶哑气息低下,就很可能寿命不长。

喝的形符是口,意义和口有关。它的声符是曷,这个曷字东汉时本义已经不用了,是一个假借字,读作hé,《说文解字》解释它是“何,什么”。不过,我们从以曷为声符的字看,可以得出这个字应该带有休止、竭尽的意义。你看,喝,声音嘶哑,那是声音休止了。渴,尽也,水干了要喝水,是水没有、停止了。歇,歇息、休息的意思,人的行动停下来了。遏,遏制、阻止,也是停止的意思。竭的常用意义是尽,没有,东西没有了,也就不再动,自然就休止了。

可能因为大喊大叫会导致声音嘶哑,所以喝还引申出一个意义是大声呼喊,这个意义读作hè。佛教里面的禅宗,有一种修行的方式,叫做当头棒喝。传说禅宗的禅师在接纳新弟子时,常常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给对方当头一棒,或者大喝一声提出问题,要对方不假思索地回答,据说这样做能够考验弟子对佛教的虔诚和领悟佛理的程度,所以现在呢它常常用来泛指对人的警告或者是促使人警醒的手段。

很多人在看戏曲表演的时候,要是台上演得很精彩,底下的人会鼓掌欢呼,有的还会大声喝彩,喝彩的喝就是大声呼喊的意思,也写成喝采。

喝彩这个词其实一开始并不是用在看演出,看表演的时候,而是表示赌徒们赌博时的一种行为。古代赌博的时候用的是骰子,骰子上面会画上彩色的标记,赌徒们扔出骰子,然后希望骰子停在希望的彩色标记处,以赢得赌注。所以开骰子的时候大家在旁边会大声呼喊,后来引申出看表演表示赞叹欣赏的这种喝彩意义了。

下期预告:下期节目中,我们来学习品尝的品字。品字由三个口组成,这是不是说,品的本义跟吃东西或者说话有关呢?汉字解密,下期解密“品”字,敬请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