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一政策全国落地,辅助用药再遭重击...

 昵称28056923 2018-02-16

来源:赛柏蓝 

作者::烨华

▍按病种付费来势汹汹,各省发文密度不低于两票制

近几年来,国家医药改革的进入攻坚阶段,各项医药改革政策让人目不暇接,如一致性评价、两票制、鼓励创新、医保控费、药占比等等,还有一个“按病种付费”的政策虽然早在2010年前后都开始有所提及,但是一直没有实际进展,与前面提及的一些政策相比声音也小了很多。

该政策也是近两年医药改革的一项重磅政策。其实,这一系列政策是组合拳,实质都可以归为“供给侧改革”。

截止发稿时止,除西藏暂未查到按病种付费的相关文件外,大陆地区其他省份都陆续有发布按病种付费的相关政策文件,有的省份是专项政策文件,有的省份是结合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改革政策文件进行发布,还有的省份则既有发布按病种付费的专项政策文件又在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改革政策文件中进行阐述。

发布按病种付费的专项政策文件的省份有重庆、山东、内蒙古等12个省市区。其中,重庆和山东在2014、2015年就已发布过相关专项政策文件,在2017年进行了进一步的更新和完善。

在2017年12月份,湖南、四川、浙江和甘肃先后扎堆发布相关政策文件。

此外,还有23个省份在基本医疗支付方式改革的相关政策文件中对按病种付费政策措施的阐述,大多在9-11月密集发布。

其中,除吉林和四川为征求意见稿外,其他省份均为实施文件。在这些政策文件中,关于按病种付费的相关政策均也有不同程度的涉及。总体而论,大多数省份政策文件将按病种付费作为基本医疗支付方式支付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

各省为何在2017年下半年至2018年1月中旬集中发布按病种付费相关政策措施,这与2017年年初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推进按病种收费工作的通知(发改价格〔2017〕68号)》文件中明确规定有关。

该文件明确规定“各地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都要选取一定数量的病种实施按病种收费,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地区2017年底前实行按病种收费的病种不少于100个。”并附上了320个备选的病种。我们可以看到,在大多数省份按病种付费的专项政策文件中多附上了100种到几百种不等的疾病。

此外,在2017年年中,《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55号)》明确说明2017年起,全面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

▍按病种付费政策全面执行,辅助用药要再遭重击

由于按病种付费政策的本质目的就是控费、控药占比。但我国的现实情况是绝大多数医院都得靠“过度医疗”、给患者大量用药赚钱,虽然不提倡“以药养医”,但那些辅助用药却是医院最赚钱的。

实行按病种付费后,患者从入院开始,按病种治疗管理流程接受规范诊疗最终达到临床疗效标准出院,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诊断、治疗、手术、药品及医用耗材等各项费用全部明码标价,医院按标准收费,医保和患者按规定比例付费。

如果治疗实际费用超出相关文件的规定则需要由医院自身消化,因此医院和医生必定会严格按照临床路径来进行诊疗。因此,无实质治疗效果的辅助用药首当其冲要被砍掉。

从多个地区的辅助用药或监控用药清单就可以看出,在我国药品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辅助用药。目前我国辅助用药的市场非常庞大,很多医院销售量排在前列的大部分是辅助用药。据业内人士估计,辅助用药在有的医院占比甚至可达70%。

此外有一项调查研究也表明,我国98%的医疗机构中存在辅助用药不合理使用的情况。

其实,在2015年底国家卫计委等五部委联合发文《关于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越来越多的地市发布辅助用药目录和重点品种监控目录,加强对这些品种的管理。

但由于目前尚未真正全面实行按病种付费管理,各地所列的辅助/监控用药品种也只是在局部或小范围受到一定的影响,尚未对那些以辅助用药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企业带来只致命性的打击。

按照病种付费一旦全面执行,以辅助用药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药企必定会在继临床路径和按病种付费的双重冲击。

▍以研发见长的药企迎来发展春天

各项改革政策自古以来就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按病种付费对于国内那些坚持做创新药研发的药企绝对是一个大利好,也是医药行业规范、健康发展的应有之义。在我国研发实力较强的如中国生物制药、恒瑞医药、东阳光药等便是这类企业的代表,这些企业研发的大多是临床必需的治疗用药。

中国生物制药连续多年是我国研发投入金额最大药企,根据其2016年年报报告显示,研发投入超过13亿元人民币,截止2016年共获得临床批件198件,共获得发明专利授权532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3项及授权外观设计专利55项。

2016年企业新获得生产批件5件(艾思美拉唑原料和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两个规格、利奈唑胺原料和葡萄糖注射液)新申报临床17件、新申报生产8件。

恒瑞医药是我国A股上市公司中研发投入最高的公司。企业先后承担了27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项目、23项国家级重点新产品项目及数十项省级科技项目,申请了400余项发明专利,其中149项国际专利申请,创新药艾瑞昔布和阿帕替尼已获批上市。

报告期内,有17个创新药正在临床开发。在创新药开发上,已基本形成了每年都有创新药申请临床,每2-3年都有创新药上市的良性发展态势。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在国内位列前茅,研发团队实力明显。

目前,恒瑞医药被称为中国本土研发团队最强大的制药企业,至2016年研发人员超过2100人。2017年上半年,国内申报化药1类新药涉及约80个品种,其中恒瑞申报6个1类新药,显现其强大的研发实力。

东阳光药物研究院受益于海外品种回归。2017年上半年申报5个1类新药,仅次于恒瑞医药。公司作为集团唯一的国内制剂平台,享有集团研究院研发产品的优先购买权,将深度受益于集团研究院的快速发展。

此外东阳光药还申报了多个肿瘤1类新药,未来前景可期。目前公司主导品种磷酸奥司他韦(商品名:可威)由于是国内流感的必用药,在前一段时间的流感大爆发中着实也火了一把,据传其一个月的销售量抵得上过去一般情况下的大半年的销售。

此外,在我国还有一批新兴的、注重于研发创新但目前尚未有批准产品上市的药企如信达生物、百济神州等,这些药企也被业界广泛看好,未来前景可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