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逾期贷款催收

 3众木成林3 2018-02-16


催收心得浅谈
贷款催收是银行保全资产, 降低风险的一项重要工作。 多年来贷款催收手段可谓 “多姿多彩”,下面浅谈几点催收心得。
一、逾期贷款催收注意事项
对逾期未还的银行贷款可通过各种方式催收。目前我行主要有通过行内力量-业务部门和资产保全部,如短信催收、电话催收、信函催收、上门催收等,也有通过第三方催收或公安机关、法院等机构的力量催收,来实现我行债权保全的过程。催收人员在电话催收贷款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牢记礼貌对待客户。礼貌是文明的体现,体现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催收人员与债务人之间没有利害关系,催收人员不应以不理性或不礼貌的方式来面对债务人,特别是电话催收人员在任何情况下不要用过激的语言,一定要重视基本礼貌,用积极和信任的方式对话,尽量维护和保全客户面子,避免不必要的争执发生。
2. 动态关注客户信息。电话催收,最主要和最有效的路径就是能联系到贷款客户。客户贷款时留的联系方式如手机号,可能会被其他人使用,诸如短信等影响到其正常生活,有部分客户的手机号不容易联系上。一旦联系上客户,要尽量让客户多提供几个人及公司和家里的联系方式如座机、手机号码,催收人员需要在个人催收系统中及时修改其联系方
1/4页
式。联系方式及时修改不仅关系到电话催收的效率和效果,还关系到银行的声誉。
3. 坚持学习业务知识。银行催收人员要加强银行贷款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和能力。从某种角度上讲,掌握一定的银行贷款业务知识诸如金融知识、法律知识、经济管理知识、商业贸易知识、财政税收知识等对催款人来说相当于增加一种催款技巧。银行催收人员通过不断学习,及时掌握银行贷款相关业务知识,并能很好地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才能达到为客户提供更好贷后服务的目的。
4. 培育自己的责任心。责任心是指对事情能敢于负责、主动负责的态度,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在催收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诸如客户态度傲慢、蛮横无礼、总找借口等,而催收人员对银行负责任的认识和信念,以及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对能否收回欠款起决定性作用。有责任心的催收人员一定会通过扮演多种角色,采取各种合法策略有效将每一笔贷款成功收回。
二、银行逾期贷款催收工作策略
银行逾期贷款催收工作是门技巧性很强的工作,是需要技巧和策略的。催收人员针对不同的逾期客户合理合法地运用各种技巧将会使催收工作得心应手做到事半功倍。在各种催收方式中电话催收具有保障催收人员安全、避免面对面尴尬、方便快捷、成本低、效率高、效果明显等等优势。而今银行逾期低风险贷款催收的主要方式也是电话催收。催收
2/4页
人员除了要谨遵催收基本原则,如及时性原则、合法性原则等,还需要注意采取不同的催收技巧和策略,以达到最好的催收效果。
1. 催收前要做好充分的事前准备。在进行电话催收贷款前,要查看资料完整性,核对债务人联络电话及地址,了解债务人的有关背景,如户籍地址、工作情况、学历水平、收入水平、性格脾气、信用能力、往期还款情况、可代偿款项亲属情况等有用信息和分析可能遇到的拖欠借口。根据催收目标、催收成本、偿付能力、是否影响今后关系等方面认真做出一个轻重缓急的货款催收计划和破解拖欠借口的相应策略,如客户态度傲慢、蛮横无礼,可避其锋芒,用沉默策略或软硬兼施策略;如客户自我意识强、好表现喜欢浮夸,可采取合适话题策略或适度恭维策略等。
2. 催收谈话内容由催收人员主导。良好的沟通是说服贷款客户按时还款的有利武器。银行催收人员进行电话催收时请勿抽烟、吃东西等,沟通时一定要将你的注意力放在客户上,尽可能地接近客户的说话方式、速度以及音量,但要牢记你打电话的目的是什么,牢记打电话的重点是将贷款顺利收回。也就是说催收人员要引导客户沿着自己的思路向前发展,不要被客户引到不相关的话题上,以节省谈话的时间和提高每通电话的效率。
3. 催收谈判施压阶段要多措并举。催收逾期贷款其实是一场心理战,任何欠款人都有其弱点,仔细揣摩就能找出其“软肋”,从而攻其
3/4页
薄弱之处,达到收款目的。催收人员在与客户的沟通交流中要通过一些问题及客户的回答了解客户目前资金状况、有无拖延思想和客户性格脾气等情况,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催收方式和措施。对有诚意还款的客户,主要为其还款提供帮助;对无诚意还款的客户要因势利导,巧妙施压,要从贷款协议、合作前景、商誉影响、法律后果等方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柔中有刚、软中带硬、客气婉转、诚恳友好的态度来感动客户,以技巧施压、精算细账、利弊得失等来开导客户,打消客户拖延思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