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鬼谷子》是一本什么书,为什么被后誉为“旷世奇书”、“智慧禁果”?

 夏1289辉 2018-02-17

鬼谷子是鬼谷学派的创始人,《鬼谷子》则是理论大纲。《鬼谷子》讲的就是鬼谷术。

鬼谷术 :我对鬼谷术的总结为两字——揣摩。即揣摩君主心理,拍君主马屁。我儿子(小学三年级)总结为读心术。

在战国时期,士若想施展抱负,扬名立万。第一步通常是游说君主,使自己被重用。费尽周折见到君主后,若游说不当,不仅努力付之东流,甚至会招致灾祸。

在《列子·说符》篇中,便有一则例证: 鲁国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被齐侯纳之,为诸公子太傅。好兵被楚王纳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 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学亦同。求于施氏,施氏如实相告。

于是,孟氏一子以学术游说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灭亡之道也。”遂宫刑而放之。另一子以兵法游说卫君,卫君曰:“吾弱国也,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也。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遂刖刑而放之。

作者讲此故事的本意,是阐述天道与人事的绝妙天机。即体现道家生死由命,富贵在天的思想。但在鬼谷子看来,孟氏二子的遭遇,并非天道使然,而是由人事决定。

《揣篇》有曰:“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量权不审,不知强弱轻重。”

孟氏二子不知“揣诸侯之情”,对列国形势,天下大势缺乏足够的认识。不得其情而盲目的游说,其结果是一个被割掉小鸡鸡,一个被断足。鬼谷术之重要可见一斑。

“知诸侯之情”后,便是揣摩人主心理,拍其马屁。 法家韩非深得鬼谷术之真谛:“君有所矜也,而灭其所耻。有私急也,必以公义而饰之。君有邪意也,必以美名而饰之”,“有与君同污者,则必以大饰其无伤也;有与君同败者,则必以明饰其无失也。自多其力,则毋其难抑之;自断其勇,则毋以其过怒之;自智其计,则毋以其败穷之”,“主有所善,从而誉之;主有所憎,因而毁之。”

但韩非只允许自己揣摩君主心理,投其所好,以获得君主的信任,亲近不疑。若他人为之,便是奸佞之臣: 田婴任齐相国之时,齐王后死。齐王欲在十个宠爱的姬妾中选一位立为王后。田婴为探知齐王之意,特意制作了十副首饰,其中的一幅特别精美。并献与齐王。

翌日,田婴见到一位姬妾戴着那一幅最为精美的首饰,便向齐王推荐立她为后。田婴的建议正中齐王下怀,当然被采纳。于是,新王后感恩于田婴,齐王也对其更加器重和信任。 由于齐王显露了好恶,被臣子玩弄于股掌,却浑然不知。

对此,韩非提出了一套系统完善的克制鬼谷术之法——无为。“去好去恶,臣乃见素”,“明君无为与上,群臣惧乎其下”, “君见其所欲,臣自将雕琢;君无见其所欲,臣将自表。”

鬼谷术除了游说君主外,还可用于人际交往以及外交: 《鬼谷子·谋篇》有曰:“夫仁人轻货,不可诱以利,可使出费;勇士轻难,不可惧以患,可使据危;智者达于数,明于理,不可欺以不诚,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是三才也。故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

《孔丛子·论势》篇记载:齐攻赵,赵使孔青率军迎击齐军,力克之,并获得尸体三万。赵王下令,不归还尸体。此时,孔子六世孙子顺恰巧奉魏国之命,出使聘问。就此事问赵王,为何不归还齐国尸体。赵王曰:“令其父子兄弟悲苦不已,将以困之。”子顺对曰:“贫齐之术,乃宜归尸。使其远来迎尸,不得农时。一费也。归所葬,使其送死终事,二费也。一年之中,丧卒三万。三费也。齐欲无贫困不得也。”赵王最终归还了齐国三万尸体。

子顺之说赵王,完全从赵王欲使齐国“将以困之”的目的出发。阐述了只有归尸,才能真正困齐。使赵王“必须”还齐国尸体。子顺完可谓鬼谷子再世。

综上所述,鬼谷术虽可用于外交及人际交往,这仅是其衍生和附属功用。其基本功用和核心内容依然是揣摩君主心理,投其所好,拍其马屁。

在21世纪的今天,《鬼谷子》在两个方面极具现实意义:一是销售;一是官场。在销售上,销售人员揣摩和迎合客户心理,从而完成销售业绩。在官场中,下级揣摩领导心思,投其所好,拍其马屁,从而得到领导的信任和重用。此之谓学以致用。

附:后世学者将鬼谷子创立的学派称为纵横家,这是值得商榷的。因为《鬼谷子》的核心思想和中心内容,是揣摩和迎合人主心理。而合纵连横仅仅是鬼谷术在某一个方面的具体运用。这就如同儒家重视音乐,便把儒家学者称为音乐家和歌手一样狭隘。若将纵横家改称为鬼谷学派或鬼谷门,更贴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