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律所的未来,我们开了一个大大的脑洞

 激扬文字 2018-02-17


编者按







上图是今天的主题。头一行很官方、很易懂,副标题后半句出自曾国藩,前半句出自阿里巴巴参谋长曾鸣。“看十年”就是要看到未来的样子;“做一年”是要着眼当下;“结硬寨,打呆仗”就是要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决不投机取巧。


实际上,我们要回答两个问题:未来怎么样?现在如何办?


1

业绩增长700倍


实际上,事务所管理层去年一直在探讨一个重大的问题:我们究竟该往哪里去?一开始大家争议很大,反反复复争论了八九个月。有一天,我们突然开了一个很大的脑洞——这个脑洞说来非常简单,就四个字,但在告诉大家之前,需要先做些铺垫,否则大家一下子会接受不了。


先给大家讲个故事。



有人知道他是谁吗?


1898年,他成立了第一家汽车公司。1900年在生产了25辆汽车之后公司破产了。1903年他再次成立了一家汽车公司,当时的产量是每天5辆汽车。别笑,这已是全世界最大的产量了。1906年,他的公司年销售1500辆汽车。


但是到了1920年,公司年销售汽车猛增至125万辆。十四年销量增长了781倍。各位,781倍是什么概念?假设你现在的年收入是10万元,增长781倍,那么你的年薪就是7810万!你想不想花十四年时间,让你的年薪变成7800多万?


你可能会问,这是不是因为科技的进步,整个汽车行业的效能都获得了巨大提升?我给大家看个数据:这家公司原来的市场占有率是8%,经过十四年的不懈努力,它的市场占有率飙升到62%。显然,不是行业都发展了,而是他一家独大了。


他就是创立福特汽车的福特先生。那么他是如何创造这一奇迹的?



1907年,福特销量同比上年增加了527%,而唯一的变量是车价下降了四成。福特因此开了一个脑洞,他说:


“(我们要)致力于一个目标,那就是一种能满足大众需求的汽车。年复一年,压力自始至终来自不断降低价格的同时,要持续提高与改进,以做得更好。”


“不断降低价格 + 做得更好”,这是福特为未来定下的行动纲领。可能你看不出这有什么神奇之处,我给大家看张图,你就会明白这有多厉害了。



如果你做了个产品,定价100元,而我也觉得它值100元,最终我们以100元成交,那么对我来说这叫“一分价钱一分货”。而福特说,我要把产品品质不断提升,价格却要不断下降。


各位请注意,本来“品质”和“价格”是对矛盾体,品质高则价格高,价格低则品质也低,但福特却说我要把品质不断提高,把价格不断降低!其要求的结果如上图所示——我把它称为“半分价格二分货”。


左边的虚线表示品质提升,右边的虚线表示价格下降。这时,中间两个虚线叠加起来,会有一个很大的落差,这是什么呢?这就是用户的口碑。


看完这个模型,你可能会说:这不就是性价比比较高吗?


我来告诉大家,如果你的产品品质跟竞争对手差不多,但你的价格比他便宜,那么客户会说:嗯,这个产品很划算。这叫性价比比较高。上面这个模型不但价格比竞争对手更低,而且品质也更好。这样一升(品质)一降(价格),就有很大的落差,会产生很大的势能,就会让客户产生惊喜,他会情不自禁地发出尖叫——“哇哦”!


只有让客户不断地惊呼“哇哦”,才会产生十四年增长781倍的奇迹。



2

福特是怎么做到的


不断提升品质的同时,不断降低价格,这个说来容易,做起来却无比困难。福特是如何做到的?



1909年,福特突然宣布,未来将只制造一种车型,它就是后来大卖的T型车,T型车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简洁”,这是福特迈向成功最重要的一步。


福特用法国进口的钒钢替代美国的普通钢材,它轻而强韧,抗拉强度是美国普通钢材的2.6倍。钒钢还削减了福特车的大部分重量,减少了燃油消耗,而钒钢的价格却比传统材料低很多。这是福特迈出的第二步。


接着,他建造了世界最大的汽车工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工厂,三年内福特人均汽车产能提高了近三倍,生产成本却低于任何一个竞争对手。


但真正的突破,还没有到来。


1913年福特从批量生产转为持续移动的组装流水线。正是这一伟大的发明,帮助福特找到了真正的突破口。



1906年的时候,它的两个车型的价格分别是1000美金和2000美金。到了1920年,它的T型车的价格是300美金,只有原来的1/3都不到,降价幅度超过2/3,结果销量增长781%。



这些数字看起来比较冷冰冰,好像没什么感受,我给大家来做一个推演。



这就是T型车,很酷吧?假设市面上竞争对手的产品卖1000美金,那么品质更好的福特,如果卖1000美金,也应该很有竞争力了。如果这样,福特的销量一定也只是平平。


福特的做法是把价格直接降低2/3。这是什么概念?



大家看,现在红色只有白色的1/3,而它的品质比原来更好(黄色部分),两相叠加产生的巨大落差,让客户发出的“哇哦”是巨大的口碑。这时用户成了你的粉丝,他会自动帮你推广,你甚至都不需要做广告,这辆车本身就是马路上移动的广告牌(原来福特是互联网思维的鼻祖!)。


这就是福特爆发式增长的秘密。我们用一个模型来分析:



福特只制造一种车型,实现简化。具体通过四个步骤来实现:让它品质更好(用钒钢);大量生产(全世界最大工厂);速度很快(流水线);价格很低(降低了2/3)。整个策略都是紧紧围绕一个核心点:低价!低价!再低价!我们把这个策略称为“简化1”模式。



各位,请大家想一下,能不能有一个简化的模式,让你手上的工作变得足够大量、快速、优质、低价?如果你能不断持续迭代,那么十四年后年入7800万也不是没可能。


也许你会说,这不过是个个案,没有借鉴意义。真的是这样吗?



3

速度快了60倍


认识这个人吗?



这个家伙混得有点惨。1954年,他52岁的时候,还在挨家挨户推销奶昔机。有一天时来运转,有家餐厅竟然一口气跟他订了8台。他觉得不可思议,决定去暗访了解一下。


当他驱车到达那家小餐馆时,发现很多人都在排队,他也加入其中。按照他的经验,从下单到服务员送上食物,要等上30分钟。结果30 秒他就拿到了他点的全部食品,而且汉堡的价格只有市面上的一半。更让他吃惊的是,他从未吃过这么美味的汉堡。


这家店由麦当劳兄弟创立并管理。两兄弟告诉他,当初他们为了让顾客等候时间从30分钟降到30秒,为此绞尽脑汁。


从30分钟到30秒,速度足足提高了60倍。那是一种什么概念?假设我们审查一份合同需要1个小时,提高60倍,那就是1分钟搞定。哇噻!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要知道,在麦当劳之前, 30分钟是行业正常的速度,但是兄弟俩却把它变成了惊人的30秒,这太了不起了!



那么,他们怎么做到的?


哥俩观察发现,原来的27个品种中,3个品种的销量就占到了总销量的87%。于是他们决定简化产品。当然光这样做还远远不够。 一番苦思冥想后,他们竟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条食品生产“流水线”——而这条流水线一开始是麦当劳兄弟在网球场模拟出来的(建议花3分钟看下视频)。



乔布斯开苹果专卖店时,租了一个很大的仓库,模拟出了一个真实的体验店,然后进行不断调整。原来乔布斯是学麦当劳的。麦当劳受到谁的启发?我猜兄弟俩是借鉴了福特的流水线。所以各位,不要说我们不是食品行业,不是汽车行业,没有流水线,不可能做流水线。在麦当劳之前,餐厅也没有流水线,食品行业从来没有流水线。在福特之前,汽车行业也没有流水线。这就是创造力。只有拥抱创造力,才会创造奇迹。


流水线!流水线!流水线!各位,我们的流水线在哪里?


后来克拉克有多成功呢?他用270万美金买下了麦当劳公司。目前麦当劳公司的市值超过935亿美元,克拉克的投资暴涨了39,000倍,而同期的标准普尔指数仅增长了25倍。


克拉克把原来的27个产品砍掉大部分,只做几个产品,还要保证品质一流,速度快,价格还只是别人的一半。其结果是店家覆盖到120个国家,全世界每天每100个人中,就有1个人购买麦当劳。这不就是前面讲的简化模型吗?



是的,这个跟前面福特的那个模型是一模一样的,重点也是在低价,所以还是“简化1”模型。那么它是如何打动人心的呢?



显然,它用的还是福特汽车的套路:提升品质,降低价格,产生落差,让客户发出尖叫。


各位,你所经手的每一个业务,能不能让客户情不自禁地发出尖叫——“哇哦”?如果能持续不断地让客户尖叫,那么我们的业绩一定好到不可思议。



4

福特的落败


既然福特这么厉害,后来他又是如何被打败的呢?



1921年的时候,福特的市场占有率高达62%,而通用只有25%。更糟糕的是,通用的成本非常高,它有5家公司,而且各自为政,5家公司的销量全部加起来才只占到25%,可想而知它的成本有多高。


通用的老板找来一个人,让他来缩小与福特的差距。各位,如果现在老板把你叫过来,你如何来解决通用的这个烂摊子?



这个人叫斯隆。他的第一招是先给旗下的5种不同型号的汽车分别设定了不同的定位和价格,消除了彼此之间的重复和对同类客户的竞争。我把他的策略画了张图:



在我看来,这是化腐朽为神奇的神来之笔。他用“简化”这个神奇的工具,让客户不再面临复杂的选择,一切变得如此简单。


雪佛兰是入门品牌,专门与福特的T型车竞争,价格跟福特T型车差不多。然后一步步上去,最高端的是凯迪拉克。就这么一招,就能让消费者一目了然。更妙的是,你还可以不断地升级。


他出的第二招是让通用更个性化,这正好跟T型车反其道而行之。T型车是消灭个性化,所有车全部都是黑色,价格极低,产量极大。各位你想想看,福特这么一来以后,汽车的普及率就很高了,原来买不起车的人都买了,那买了车以后他是不是想要更好的车,要求更有个性化?所以通用抓住了这样的一个需求。


第三招是提高产品的效用,让它更容易驾驶,也就是把产品做得更好。第四招是提供贷款服务,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


通过这几招,1931年通用公司打败了福特公司,取得了市场领导地位,此后77年通用始终保持这个领导地位。


其实斯隆用的还是前面的简化模型:降低价格(形成价格矩阵)、提高质量(个性化、更易用、提供贷款服务),当然通用也是流水线生产,所以“快速”“大量”都没问题。



只是这个简化模型重点不是在低价上面,而是在优质上面。我们把这种模型称之为“简化2”模式。



那么,后来通用又是如何落败的? 



5

法律服务的未来


通用保持了77年领先后,2007年被丰田取代了领导地位。通用是怎么落败的?我们来看一个数据:在2008年的时候,通用旗下有九款不同的汽车,定价都是25500美金。显然,通用违反了前面的简化原则,所以被品质更好、价格更低、更简洁的丰田打败了。


通过这些案例,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要么价格低到让客户尖叫;要么品质好到让客户尖叫;要么你只能苦苦死撑!


如果你处于中间地段,你就只能和90%的人抢10%的市场,你只能在这个红海当中苦苦死撑。


我们来对前面的内容做个小结。



我们讲了福特,讲了麦当劳,他们的策略是“简化1”,就是把价格做到极低。而通用是“简化2”,相对前者,把质量做到极致。


讲完这些案例,大家会问:我们是法律行业啊,法律行业哪能跟汽车、食品比呢?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法律服务的未来。


关于这个主题,2017年我们执委会的几个人讨论了很久,从2月一直讨论到11月,历时九个多月。我们认为,一定要提前看清法律服务的未来,然后再来审视我们现在所做的是否符合未来的趋势,否则将来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九个多月里,大家争论不休,一时谁也说服不了谁。后来有一次,灵光乍现,我们在白板上写下了四个字,一番讨论后,多数人赞同这就是未来的趋势,但也有人一时很难认同。数日后,所有人都认为:这就是未来行业的趋势,谁也无法改变。


实际上,不止是法律服务行业,未来所有的行业,无不如是。



是的,这个大大的脑洞,只有四个字:多、快、好、省。相信大家的第一反应是茫然——一片茫然。


各位,我们是不是经常抱怨一件事:我们的服务很好,所以我们的价格很高;竞争者报价很低,但是它的品质没有我们好。结果客户选择最低价的那家,于是我们就抱怨客户喜欢低价竞争。



我们用模型来推演一下。左边是我们,右边是竞争对手。假设我们品质好,可以打4分(满分5分),但价格高,只能打2分。再假设竞争对手的两项得分分别是3分和4分,这时客户到底该选择质量高、价格也高的我们,还是选择质量没我们好,但价格低很多的竞争者?


计算下两者的乘积就知道了,客户肯定选择12分的对手,而不是8分的我们。



好,现在假设迫于竞争的压力,我们降低一些价格(如上图),结果会怎样呢?


这个时候也只是与对手平起平坐,没有任何竞争优势可言(大家都是12分)。那要如何建立竞争优势呢?如下图这样,唯一的办法是品质比对手好,但价格与他一样(16分对12分)。



接下来会怎样呢?这种情况下无非几种结果:对手以提高品质或进一步降低价格的方式跟进;对手无法提高品质或进一步降低价格,出局;新的竞争对手加入。我们假设对手如下图一样,以提高品质跟进。



此时,双方进入新一轮的胶着状态。最后推演下去结果会如何呢?一定是下面这样的状态:


最后一定是看谁品质更好、价格更低、产品更多、速度更快,即多快好省。



就这四个字,实际上可以把所有的商业秘密都讲清楚了。任何一个行业,未来的目标一定就是多快好省。所有的从业者,时刻要思考的是:我们如何多快好省?


回头看前面讨论了那么多的案例,我们讲“简化”,简化的目的是低价、优质、快速、大量。大量就是多,快速就是快,优质就是好,低价就是省。哇,原来我们讨论半天就是在讲多快好省!



只是“简化1”的重点在“省”:



“简化2”的重点在“好”:



而最终的结局一定是“多快好省”全部做到最好:



一切生意终极的目标就是多快好省。各位,如果你今天完全听进去了,你离商业奇才不远了,因为你已经知道所有的商业秘密就在“多快好省”这四个字里。


那么,开了这个脑洞以后,对我们有什么具体影响?



6

重新思考:我们存在的意义


一个组织为何而存在?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是一个组织的使命。当我们对未来的趋势有了深入洞察以后,我们需要对十几年前我们定下的使命进行重新思考。


我们这家律所为什么而存在?这个世界有我和没我有什么区别?多一个或少一个这样的律所有什么影响?


除了使命,还有愿景、价值观、战略等很多东西,他们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讲老实话,没多少人能理清楚,过去我也总是懵懵懂懂。这一次我用一张图,给大家讲清楚。



使命,就是我们的终极目标,他像导航卫星,告诉我们最终要去哪里。组织的使命关乎这个组织存在的目的与意义,是一个终极的导航,可以覆盖到整个组织的方方面面。


《指数型组织》一书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宏大变革目标。书上说,指数型成长的组织,都有一个热切而宏大的变革目标。



其实使命就是一个组织的宏大变革目标——你这个组织的存在,是要解决社会上的哪些问题?当然,这些问题都是大问题,而不是鸡毛蒜皮之事。比如,阿里巴巴的“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谷歌的“管理全世界的信息”,这是他们的宏大变革目标,也是他们的使命。


就法律服务而言,整个社会存在什么大的问题呢?其一优质法律服务供给不足;其二法律服务成本太高。即法律服务的现状不是多快好省,而是“少慢差高”。


能不能让优质法律服务触手可及,真正达到多快好省?甚至,最终极的目标是整个社会已然没有法律难题——因为即便存在法律难题,也会很快速地、很低成本地获得彻底解决。


现在,虹桥正瀚的使命呼之欲出:我们要让天下没有法律难题,要让极致服务触手可及!


我们将为客户提供极致的法律服务,并不断降低服务成本,通过更多渠道、更多方式,为更多商事主体提供及时、方便、多样的服务,让极致的法律服务触手可及,最终让天下没有法律难题。


“让天下没有法律难题”、“极致服务,触手可及”,这就是虹桥正瀚的使命,也是我们存在的意义。


使命是终极的目标,在这个终极目标下,还有一些中长期的目标,这个就是愿景,比如说十年的目标。而使命是终身的目标,有可能一辈子都完不成。


那么什么叫价值观?就是通向这个目标的时候,约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就像一个护栏,你不能越过这个界限,这叫价值观。通向终极目标或者长期目标有好多条路可以选择,为什么选择这条而不是另外一条,这个就叫战略。


再伟大的思想,如果落不了地,都是空谈。这些如何落地?



7

结硬寨,打呆仗


今年罗胖在跨年演讲中讲了几个故事。一个讲快递员在实际工作中怎么去减少延误率、破损率、丢失率的。这些都是员工积累的知识,跟高大上的理论没关系。还有个故事是讲滴滴把上海划成无数个小六边形,然后用数据一点点去分析,最终做到提前15分钟预测该区域情况,准确率高达85%以上。


罗胖还讲到,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液晶面板生产商竟然是中国的一家老牌国企。制造液晶面板最重要的是防尘工艺,这个没有终极的解决方案,就是今天弄弄这,明天弄弄那,一点一点积累,这些知识是买不过来的,只有在干的过程中点滴积累。技术是什么?技术就是每天点点滴滴的积累,这里弄弄那里弄弄,然后就变成了你的优势。 



罗胖说今天已经进入动车组时代。原来我们熟悉的靠车头带的绿皮火车已经变成了动车,动车的每一节车厢都有自己的动力。如果整个火车靠火车头带,挂的车厢越多速度越慢;而动车组有太多的动力单元,车厢越多速度反而越快。


所以各位,如果你对今年年终奖不满意,你对你的工资不满意,你对这个工作环境不满意,是谁的责任?不是火车头的责任,是你们的责任,因为你们都是一节节自带驱动装置的动车组。


如何将我们的使命、愿景落地?有一个非常好的工具——OKR,事务所管理层已经学习、研究了一年多,2018年开始将在全所推开。OKR不是一个绩效考核工具,它与绩效不挂钩,它是一个效能工具——鼓励全所上下一心,从个人到团队到事务所,一起设定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挖掘出每一个人的潜能,携手创造团队的奇迹。



8

结语


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所讲的内容。



我们讲了福特、麦当劳、通用,讲了他们用简化的方法实现了高速的成长;我们还讲了多快好省,因为对未来一个新的洞见,重新讨论了我们的使命,目标;然后我们讲了动车组原理,每一个人都是动力源,可以用OKR工具来挖掘每一个人的动力,实现个人与组织的高速成长。


麦当劳、福特、通用,他们都是多快好省的一个典范;而介绍动车组原理,目的也是为了实现多快好省。


简化和OKR两个工具,都是用来实现我们的使命。使命是一个组织的导航器,覆盖组织的整个生命周期,因此我们所有的内容都围绕着它展开。这就是今天讲的核心内容。


最后,我用一个小故事来结束今天的演讲:


有一只小老虎被一只山羊妈妈收养,所以它一直以为自己是一只山羊。小老虎学会了咩咩叫,还学会了吃草,但这显然和他的消化系统不匹配,所以到了青春期他还只是一只可怜兮兮的小老虎。


有一次,一只公老虎扑向了这群山羊,发现了羊群中的小老虎。公老虎把小老虎带回家,但发现小老虎竟然在咩咩叫,而且在吃草。公老虎把小老虎带到池塘边,池塘里,同时映照出了两只老虎头。这下小老虎总算开了窍。公老虎让小老虎吃肉,但是小老虎还是说我是吃草的。公老虎把肉塞进了小老虎的喉咙,小老虎的神经系统一下子被肉激活,发出了老虎的吼叫。公老虎说,这就对了,我们已经找回了真正的你,现在让我们做回老虎吧!


有没有听懂这个寓言故事?


这个故事不是在唤醒你的“兽”性,而是在召唤你的“神”性。神者,无所不能也。荣格说:“被召唤,或者不被召唤,神始终在那里。”就像小老虎,无论它在羊群还是虎群,无论它吃草还是食肉,甚至不管它是否认出自己的本来面目,它始终是老虎。


2018,我们一起加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