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北元氏朗公和尚塔(元·省保)

 安东老王 2018-02-17

中华古塔通览·津冀卷之

石家庄元氏朗公和尚塔

  本通览编者


年代:元至元廿四年(1287);形制、特点:八角形石塔;现状:异地保护,1993省保河北元氏朗公和尚塔 - 安东老王 - 安东老王的老屋 

(上图老照片拍摄年代待考)


   朗公和尚塔,原为元氏县褚固村普照禅院长老朗公和尚舍利塔,现迁至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蟠龙湖蟠龙寺前的山坡上。此塔原在孟村与赵堡两村之间的农田中,1998年移到现在的地点。

       此塔始建于元代至元廿四年(公元1287年)。塔通高5.64米(一说塔体通高4.8米,存疑),占地3平方米,为八角形青石质石塔,由塔顶、塔身、座和塔基座四部分,共八个石质构件组合而成。塔顶为仰莲圆顶,八角狮头浮雕盖。塔身八角立柱,每面均阴刻铭文,记载朗公功德,塔座由圆式仰莲、鼓形座和八角座组成,塔基由二石件构成,顶、身、座皆雕刻图案。 

        朗公和尚塔造型古朴美观,挺拔雄伟,是元氏县境内现存年代最久、外观最优美的一座舍利墓塔,1993年7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8月,爱塔传奇在博客中发文称,寻访河北古塔时,在蟠龙寺的后山上找到了这座石塔之时,塔尚未组装起来,各个石构建散放在山坡上,其中一块八棱柱形塔身上刻有“朗公和尚塔铭”等文字。2007年元月石家庄日报报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元氏朗公和尚塔复立工程基本竣工”。

         2014年6月14日, 本通览编者重新编辑此篇时,仍无资料证实此塔下落。

           

朗公和尚塔的散落情况

(爱塔传奇拍摄)


河北元氏朗公和尚塔 - 安东老王 - 安东老王的老屋

 

河北元氏朗公和尚塔 - 安东老王 - 安东老王的老屋

  

河北元氏朗公和尚塔 - 安东老王 - 安东老王的老屋

 元氏朗公和尚塔,石构建散落在山坡上/八棱塔身

河北元氏朗公和尚塔 - 安东老王 - 安东老王的老屋

  

河北元氏朗公和尚塔 - 安东老王 - 安东老王的老屋

 

河北元氏朗公和尚塔 - 安东老王 - 安东老王的老屋

 

河北元氏朗公和尚塔 - 安东老王 - 安东老王的老屋

 

河北元氏朗公和尚塔 - 安东老王 - 安东老王的老屋

 塔身上刻有“朗公和尚塔铭”

 

关于元氏县

元氏历史悠久,战国初元氏属中山国,赵灭中山后属赵国,赵王始封公子元于此,元氏由此而得名。

西汉初设置为县,迄今已有两千余年。这里是东汉汉明帝刘庄的诞生地,古代著名数学家李冶晚年寓居西部封龙山,潜心研究数学理论,写出了享誉中外的数学专著《益古演段》。

 悠久的历史给元氏留下了不少名胜古迹。东韩台“古墓群”;城内屹立着的“开化寺塔”;元氏“西周墓”;封龙山“石窟”;先后被省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元氏“西周墓”出土铜器34件,玉器5件,铜器大都完整。西部山区封龙山有许多文物古迹,山色秀丽、风景宜人,流传着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封龙山汉碑有3通被纳入我国百种名碑之列,誉为“国宝”。

  周初分封诸侯,槐水流域建有诋国,封龙山南麓建在飞龙邑。 
  战国时属中山国都城灵寿(平山三汲);赵国时,赵国公子元封于此,元氏县由此而得名。 
  秦朝属钜鹿郡。 
  西汉初设置为县。汉代设恒山郡,郡治元氏故城,汉文帝时避文帝讳(刘恒)称常山郡。汉景帝时称常山国。 
  西晋时常山郡治由元氏迁往真定(今石家庄北东古城一带)。 
  隋复置恒山郡,治真定。1943年1月获鹿县路南区域并 入元氏县改称元获县,1949年8月划归石家庄专区。1958年5月元氏高邑两县合并为高元县,同年12月赞皇并入,改称元氏县。1960年5月撤销石家庄专区,元氏县改属石家庄市,1961年复设石家庄专区,元氏复属之,1962年3月三县(元氏、高邑、赞皇)分置,元氏县恢复原建置。 
  1996年乡镇调整后,元氏县辖5镇、11乡。1998年,姬村乡改姬村镇,元氏县辖6镇,9乡。 
  2000年,元氏县辖7个镇、9个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