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十年代流行歌,你们还记得几首呢*

 飘影23号 2018-02-17

在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史上,八十年代是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年代。

八十年代流行歌,你们还记得几首呢

虽然那个年代国际上流行音乐已经发展的十分发达,但是传到影响内陆的流行音乐更多的是港台的音乐。这个时期的港台音乐在本他们本地也很畅销,诞生了一大批明星偶像:邓丽君、凤飞飞、张帝等一大批台湾歌星开始通过录音带对中国流行音乐产生影响。尤其是邓丽君的歌声,几乎传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

八十年代流行歌,你们还记得几首呢

苏芮和齐秦他们双双跨海而来,占领的是中小学生市场。也得到很多青年的喜爱。其风行的原因除去明星崇拜外,还在于其摆脱了早期港台流行乐的模式,更多吸收了欧美现代摇滚乐的因素,音乐制作更加精细,也更贴切地表达了都市青少年的文化心态,因而如同琼瑶、席慕蓉作品的风行一样,受到了年轻一代的欢迎。

八十年代流行歌,你们还记得几首呢

而在内陆不断引进译制片的同时,这些优秀的影视音乐也随之在内陆迅速传播。日本电影《追捕》的主题旋律连同高仓健的英俊在一夜之间家喻户晓。同期蹿红的还有日本电影《人证》的主题歌《草帽歌》,以及香港电视剧《大侠霍元甲》、《上海滩》的主题歌都深入内陆人心。

八十年代流行歌,你们还记得几首呢

1984—1985年间,音带市场上已出现了港台音带大批滞销的状况。而在广州、北京,一批青年词曲作家已悄然聚集。中年一代如谷建芬、傅林的一些作品也向流行音乐风格靠拢,大批歌手、乐手纷纷涌现,青年歌手常宽于1985年10月参加了东京第16届世界音乐节,以自己作曲的《奔向爱的怀抱》获得总指挥奖,开中国内陆歌手赴海外参赛之先声。凡此种种,都预示着内陆流行音乐将发生一个重要转折。

八十年代流行歌,你们还记得几首呢

  在社会上,商品经济已相当活跃。经济上产生了消费热,文化界则出现了“寻根热”、“文化热”等浪潮。都市文化在大中城市已经成形。这一切构成了内陆流行音乐兴起的条件。在音乐创作上,1984—1985年走红的作品如《小草》王祖皆、张卓娅曲。《妈妈的吻》-谷建芬曲、《心声》-李春生曲、《重整河山待后生》-雷蕾、温中甲曲、《济公活佛》-金复载曲等作品已经具备了很充分的流行歌曲品格。广州的解承强、毕晓世、张全复也分别写了《祈求》、《父亲》、《秋千》等充分流行音乐化的获奖作品。

八十年代流行歌,你们还记得几首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