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中的春节,在诗人的诗词里寻找年的味道与习俗

 潇湘书院615 2018-02-17

春节,是中华文明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古往今来,几千年间,关于春节的诗词,数不胜数,其中不乏名篇佳作,口口相传。翻开厚厚的中国诗词,寻觅不同身份、不同心情的诗人们的春节寄语,找寻中国传统年的味道与习俗。

有围炉守岁,饮酒消遣,坐等过年的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甲午元旦》

诗词中的春节,在诗人的诗词里寻找年的味道与习俗

写下传奇剧本《桃花扇》——孔尚任

有高卧隐居,举家围坐,与老农共同讨论来年收成的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田家元日》

诗词中的春节,在诗人的诗词里寻找年的味道与习俗

传奇隐逸——孟浩然

有羁旅江湖,思乡情切的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除夜》

诗词中的春节,在诗人的诗词里寻找年的味道与习俗

男儿本自重横行——高适

有才华绝世,不同流俗的大明才子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拜年》

诗词中的春节,在诗人的诗词里寻找年的味道与习俗

小楷第一,四大才子之一——文征明

更有春风得意,一心改革,誓要为大宋改头换面的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

诗词中的春节,在诗人的诗词里寻找年的味道与习俗

拗相公——王安石

在孔尚任的《甲午元旦》、文征明的《拜年》、王安石的《元日》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春节的几大要素:爆竹、屠苏、桃符;守岁、拜年!

爆竹:中国古代,每逢过年,都有傩戏,点放爆竹,以驱除瘟神。

屠苏:屠苏就是屠苏酒,一种混合各种药材的酒,没有哪一年是一顿大酒过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三顿……

桃符:桃木板做的门神,后来又有了用纸张木版印刷,就是现在的年画(我们大开封朱仙镇的木板年画是一绝)!

诗词中的春节,在诗人的诗词里寻找年的味道与习俗

诗词中的春节,在诗人的诗词里寻找年的味道与习俗

朱仙镇木板年画

守岁:记得小时候,每年春节,一家人围炉夜话,听着外边爆竹声声,各自说自己一年的得失;现在也是守岁,不过项目大多变成了打牌!

拜年:春节当日,亲朋好友,表达美好祝愿的形势。在农村老家,一般家里请神位的或者有老人的,都要去拜年,俗称“磕头”。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祝大家新年快乐,阖家幸福,大吉大利,狗年旺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