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秘的瓦罕走廊,似是而非的传言一并澄清!(上篇)

 無情360 2018-02-17

        核心提示:

从古至今,除了不畏艰险的探险家和虔诚的宗教求法者,没人会把瓦罕走廊当真正的交通走廊,古代还没有绕道哈萨克斯坦到中亚的铁路和公路,也没有飞机,求法者们冒险经过瓦罕走廊到印度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而当代就更没有必要非经过瓦罕走廊到印度了,因此今天的瓦罕走廊,甚至比唐代更加人迹罕至了。

瓦罕走廊虽然在清代一度大部分在中国版图内,但近代的瓦罕走廊这个地理长条的出现,还是大英帝国和沙俄帝国两家争夺中亚霸权,数百年难分高下后相互妥协,人为的搞出的一个“隔离带”,新中国在1963年与阿富汗政府的边界条约,只不过承认了既成事实。

历史上,沙俄侵略者和英国侵略者曾经屡次威逼利诱中国境内的塔吉克人脱离中国,但他们一向忠于祖国,在中国最虚弱的清末到民国期间也没有叛离。直到1949年解放军的到来。从解放到今天,每位塔吉克牧民和民兵几乎都是义务的守边战士,配合解放军边防军,几十年来没有让瓦罕走廊出现一次非法越境事件,外国武装分子和东突分子想要通过这里越境,比登天还难!

正文:

瓦罕走廊(英语:WakhanCorridor)又称阿富汗走廊、瓦罕帕米尔,

是阿富汗巴达赫尚省至中国新疆,呈东西向的狭长地带,位于帕米尔高原南端和兴都库什山脉北段之间的一个山谷。

       历史上曾一度为中国领土,是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文明与中亚和印度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

瓦罕走廊北依帕米尔高原南缘与塔吉克斯坦相邻,南傍兴都库什山脉东段与巴基斯坦及巴控克什米尔相接,西起阿姆河上游的喷赤河及其支流帕米尔河,东接中国新疆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瓦罕走廊长约400公里,东西走向,其中在中国境内长约100公里,南北宽约35公里,最窄处不足1公里;其余300公里在阿富汗境内,最宽处约75公里。中阿两国在狭长的瓦罕走廊东端相毗邻,边界线只有92.45公里。

瓦罕河由西向东流160公里后,注入帕米尔河。

瓦罕走廊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其东、南两面地势较高,西、北部地势较低。瓦罕走廊属于高寒山区,每年除678三个月外,均为大雪封山期。中阿接壤的边境地区基本上是人迹罕至的荒漠高原,地势复杂,气候恶劣,不适宜人类生存。

公元399年,东晋僧人法显从长安沿古丝绸之路西行求佛,归来后著有《佛国记》。法显在书中描述经过葱岭的路程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莫测所之,唯视日以准东西,人骨以标行路”。

公元627年,唐朝高僧玄奘启程赴天竺(古印度)那烂陀寺,途中经过瓦罕走廊,并于公元645年返回长安,将其所见所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公元747年,唐朝大将高仙芝率轻骑通过瓦罕走廊灭小勃律国,重新打通丝绸之路,但随后这一带又被兴起于西南亚地区的大食国和兴起于青藏高原地区的吐蕃向葱岭(帕米尔和喀喇昆仑诸山)发展势力后占领,唐朝的疆域退出这一带。

19世纪末,由于俄罗斯帝国的侵略扩张,中俄两国曾在包括瓦罕走廊在内的整个帕米尔高原发生争端。同时,俄、英两大帝国由于在中亚内陆地区争夺势力范围,也不断在阿富汗地区发生冲突。

为避免进一步的冲突,1895311日,英俄签订了《关于帕米尔地区势力范围的协议》,划定两国在帕米尔的势力分界线,将兴都库什山北麓与帕米尔南缘之间的狭长地带划作两国间的“隔离带”,这条“隔离缓冲地带”就是瓦罕走廊。

19631122日,时任中国外交部长陈毅和阿富汗内务大臣阿布杜·卡尤姆在北京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富汗王国边界条约》,对包括瓦罕走廊在内的边界进行了划分。依照该协议,两国边界线南起海拔5630米的雪峰,北至海拔5698米的克克拉去考勒雪峰。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陆地边境之一。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塔利班控制着阿富汗90%以上的国土,但瓦罕走廊一直由北方联盟控制,远离阿富汗战火,因此不存在阿富汗战争难民问题。

 

目前,网络上关于瓦罕走廊的传言很多,但大部分都是似是而非,笔者在此做出澄清:

 

1,不靠谱的传言之一:瓦罕走廊是中国通往阿富汗和中亚、南亚的交通捷径。

首先,不要被瓦罕走廊中的“走廊”二字误导,目前的瓦罕走廊,在并不具备“交通捷径”的地理走廊功能。

中国在地理和交通上其他的著名“走廊”,

比如河西走廊,辽西走廊等,都是真正意义上沟通不同地理大板块的交通和文化走廊;河西走廊沟通内陆和新疆,沿途有兰新铁路和公路;辽西走廊沟通华北和东北,沿途有京哈铁路和京沈高速,这些地方,都是地理交通咽喉,中间是适合交通和补给的狭长平原,而两侧是难以通行的高山、沙漠或海洋。

但是,瓦罕走廊的地理、气候条件比较特殊,除了“狭长”和“两侧是高山,部分地区中间有河谷”这些符合“走廊定义”的地理特征,但瓦罕走廊中间并没有平原,只有极其人迹罕至的,海拔平均在4000米以上的干谷或者陡峭深邃的喷赤河及其支流的峡谷,可以说大部分瓦罕走廊,特别是目前属于阿富汗领土的300多公里的长条部分,既没有公路,更没有铁路,全是陡峭而又狭窄的高山和峡谷,根本无法进行现代交通。

在中国境内不到100公里的部分,直到2009年,才新修了一条国防公路,但距离中阿边境线仍然有10公里,

在此之前,只有骡马能勉强通行的羊肠小道。瓦罕走廊中国境内的部分,相对还算比较宽阔平坦,而阿富汗所属的部分,比中国境内要险峻难行的多!甚至说连骡马通过的羊肠小道都不好找;而且一到冬季就大雪封山,一年可骡马通行的时间只有夏季3个月左右。而夏季往往有冰雪融化和山地暴雨引发的滚滚山洪,总的来看,这个所谓的“走廊”,是地球上最难通行的“走廊”,恐怕连“之一”都没有。

目前的瓦罕走廊,特别是阿富汗境内的部分,和当年的法显、玄奘路过此地时的环境,几乎没有任何变化,仍然是“纯原生态”,“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需要“唯视日以准东西,人骨以标行路”。

瓦罕走廊“千古不变的原生态”,还表现的地名上,唐玄奘历经千难万险穿越瓦罕走廊无人区后,到达阿富汗境内的第一个大的居民点,《大唐西域记》中叫“昆都士”,再往西叫“马扎里沙里夫”,到今天,这两个地名还是如此,在阿富汗战争的新闻报道中被反复提到。

可以说从古至今,除了不畏艰险的探险家和虔诚的宗教求法者,没人会把瓦罕走廊当真正的交通走廊,古代还没有绕道哈萨克斯坦到中亚的铁路和公路,也没有飞机,求法者们冒险经过瓦罕走廊到印度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而当代就更没有必要非经过瓦罕走廊到印度了,因此今天的瓦罕走廊,甚至比唐代更加人迹罕至了。

瓦罕走廊虽然在清代一度大部分在中国版图内,但近代的瓦罕走廊这个地理长条的出现,还是大英帝国和沙俄帝国两家争夺中亚霸权,数百年难分高下后相互妥协,人为的搞出的一个“隔离带”,新中国在1963年与阿富汗政府的边界条约,只不过承认了既成事实。

既然是“隔离带”,那么必然是“老鹰不愿去,兔子不拉屎”的最荒凉和最险峻的地带,沙俄和英国人当年可没考虑给中国留下个向西方发展的交通走廊,侵略者哪有这样的好心?

因此阿富汗境内走廊最窄的部分,不到一公里宽,一侧是五千米以上的高山,一侧是喷赤河的深谷,中间连个能落脚的平地都没有,即使以今天中国人世界第一的工程能力,想在这样的环境下修建中阿公路或者铁路,也是难以办到的,总不能300公里全是钻隧道吧?

现在瓦罕走廊以北,中国通往塔吉克斯坦的公路早已修通,铁路也在规划中了。而通过瓦罕走廊直达阿富汗的公路和铁路,到目前连规划都没有。

2,不靠谱传言二:中美当年合作,黑侵略阿富汗的苏军,大批武器和物资,就是通过瓦罕走廊西运,交到了“反苏圣战者”手里,荒凉的瓦罕走廊,一度车水马龙?

这一条在网络上流传多年,遗毒深远。但酷友看完第一条,就知道这第二条干脆就是某个对政治和军事地理一窍不通的家伙脑补出来的扯淡,流传甚广而无人更正,更说明国内军事网络的整体水平堪忧。

2009年,瓦罕走廊中国部分才修了第一条国防公路,到现在阿富汗部分也没有路,要通过这个走廊大批军援,是根本不可能的。

而且当年的苏联如日中天,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中国几十年如一日的防备苏军突然进攻新疆,完全是防守的姿态,怎么敢直接通过新疆军援苏军的死对头?这岂不是自找倒霉?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苏联,可是霸气侧漏,对全世界和中国的军事压力,可不是此后出生的军事爱好者能够体会的。

而且,既然是背后使绊子,黑苏联,就一定要有个“白手套”,中国不可能直接通过新疆境内出手,何况和美国人合作,中美一起出枪,美国人还出钱。

这个中美合作抗苏的“白手套”,就是巴基斯坦,特别是通过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的部落地区,这个故事在史泰龙的“第一滴血”第三部中有体现。

当然这个政策的后遗症也是很大的,造成至今巴基斯坦西北部落仍然是驾驭不了的“武器、毒品和恐怖思想泛滥的自由王国”。

中国军援“反苏圣战者”的路径有三条,一条是从红旗拉普口岸

通往巴基斯坦的公路;二是从中国海运到卡拉奇港的海路;三是直飞巴基斯坦的空运。

    

当年是中美蜜月,重型和大宗的武器,其实主要是通过海运出口的,美帝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他自己卖的更多、更先进;后来苏联垮台了,美帝立即对中国翻脸,出现拦截中国正常海运的“银河号”事件。但美帝也没能“搜出证据”来黑中国。

这三条路线,都和瓦罕走廊没有直接的关系。

当年苏军入侵阿富汗后,我军对中阿边境的瓦罕走廊也是重点盯防,生怕苏军突然出现在对面,但苏军也畏惧这里的崇山峻岭,入侵阿富汗十年,这里反倒一直是最平静的,苏联人没有在瓦罕走廊挑事,当时的中国更不会主动去找麻烦。

3,不靠谱传言三:2003年后,美帝发动阿富汗战争,曾经要求中国开放瓦罕走廊,作为驻阿美军的重要补给线;中国也答应并实施了对瓦罕走廊的开放,只是没有对国内公布。

笔者评论:这一条,就不仅仅是传言,后面半句直接就是保藏祸心的谣言了!

当年的美军发动阿富汗战争后,要求中国“参与反恐,并开放瓦罕走廊”的说法,是“美国的跟屁虫”英国人先提出的要求,而不是由美国人直接提出。

英国人本身就是“瓦罕走廊现象”产生的历史始作俑者之一,对瓦罕走廊的地理条件和交通现状,比任何人都清楚;对中国提出如此“无理、非份”的要求,显然不是“不摸情况”而是包藏祸心,

(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