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教学丨闵行区“十三五”教师教育课程培训需求调研报告

 小鱼1sjmkmstrg 2018-02-17


教师教育培训是加强区域教师队伍建设,保证教师专业发展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为了切实做好“十三五”闵行区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职后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满足教师的个性化培训需求,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完成“十三五”闵行区教师教育培训工作的整体设计,我们采用问卷调查与教师座谈的形式,对我区教师群体所参加培训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等方面以及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了调查与数据分析。


调查背景与概况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对闵行区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进行全面调研,覆盖了从学前到高中学段的教师群体,涵盖各学科,确保了调查样本的全面性。从学段来看,学前教师占32.43%,小学教师占44.86%,初中教师占14.76%,高中教师占5.78%,其他类教师占2.17%;从教龄来看,1~3年教龄的教师占16.41%,4~9年教龄的教师占24.28%,10~15年教龄的教师占17.26%,16~30年教龄的教师占37.78%,3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占4.27%。


(二)调查方法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发展中心通过闵行区教师专业发展数字化支持系统的问卷调查模块进行网络调研。2016年3月启动问卷调查后,通过三周时间,回收有效试卷5666份。同时,我们组织高级教师代表、各学段师训干部、普通教师代表进行了现场访谈。


(三)调查问卷


本问卷分基本情况、培训现状、“十三五”阶段教师培训需求三个模块,主要对培训课程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方式、培训课程实施等进行调查。调研目的是了解现阶段教师的培训现状、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阶段教师培训的个性化需求。


调研结果与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共设24道题目,下面对调研中的典型数据逐一进行分析。


(一)基本情况


根据5666份有效问卷的数据,我们发现教师中25岁以下的占7.88%,26~30岁的占22.62%,31~38岁的占32.7%,39~45岁的占21.44%,46岁以上的占15.36%。其中,教师学历为专科的占8.32%,大学本科的占81.64%,硕士研究生的占9.81%,博士的占0.07%,其他学历的占0.16%。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现阶段的教师群体,平均年龄偏低,学历较高,特点是对新事物、新知识的理解与敏感度较强,更容易接受新的培训手段与培训课程内容。


(二)培训现状


本部分调查旨在回顾并分析本区域“十二五”期间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情况,并梳理出培训的优势与不足。


问题1:在您以前参加过的在职培训中,涉及的培训内容有哪些?(多选题)


调研结果:本题选择“通识培训”的人次占6.31%,选择“师德培训”的占19.39%,选择“素养培训”的占14.94%,选择“教学理论”的占15.87%,选择“教法培训”的占9.13%,选择“教材培训”的占9.77%,选择“技能培训”的占13.27%,选择“教育技术培训”的占11.32%。从这个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到“十二五”教师培训在课程内容上更倾向于师德培训、素养培训、教学理论等课程。


问题2:在以前参加过的教师培训方式中,您认为对自己比较合适的是哪几种?(多选题)


调研结果:本题选择“集中面授培训”的人次占17.39%,选择“校本培训”的占23.14%,选择“线上培训”的占19.32%,选择“国培进修”的占3.09%,选择“线上与线下培训相结合”的占12.93%,选择“个人自学”的占8.69%,选择“师徒带教”的占15.44%。从问题2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更愿意接受线上培训、集中面授培训和师徒带教的培训方式。


问题3:在以前参加过的教师培训形式中,您认为对自己比较有效的有哪些?(多选题)


调研结果:本题选择“专题讲座”的占24.82%,选择“文本阅读”的占8.43%,选择“教学展示”的占33.57%,选择“互动研讨”的占24.89%,选“网络论坛及其他”的占8.29%。从问题3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教师认为资深教师的教学展示、互动教学研讨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更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问题4:您参加过的教师培训主要针对哪些能力?(多选题)


调研结果:本题选择“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活动设计能力”和“教学反思”的人次占前三,分别达到24.81%、18.99%和13.55%。我们可以看到,教师接受的多是针对“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活动设计与教学反思能力”等技能方面的培训。


问题5:您认为自身欠缺的教育知识和技能有哪些?(多选题)


调研结果:在参与调研的教师中,选择“科研能力”的人次最多,占24.07%;其次是选择“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占总人次的16.2%;选择“信息技术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反思能力”的人次都超过10%。这反映出,教师认为自身缺乏并急需提高的是“科研能力、课程资源开发与信息技术能力”等教育知识和技能。


问题6:您最喜欢的教师个性化培训专题是什么?


教师对于这个问题,多聚焦在“有效教学”“教育智慧”“教师心理调试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选择这三个专题的教师总和超过72.08%。从这个问题来看,教师在以往的培训课程中对于“有效教学、教师心理调试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智慧”等体现教师教育教学智慧的相关主题更乐于接受。在这一调查模块中可以看到,教师对于自身专业发展的分析与培训现状的分析是比较清晰的。作为一个专业人士,绝大多数教师已经了解专业化发展与教育教学的能力提高是自身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十三五”阶段教师培训需求


这部分调查旨在了解本区“十三五”期间教师个性化培训的需求。


问题7:您希望今后的教师培训课程内容如何进行改革?(单选题)


问题8:您希望今后的教师培训课程实施如何进行改革?(单选题)


从问题7中,我们看到教师在新一阶段的培训中希望提高的是“教学策略方面”“教师提升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内容。这说明教师在专业发展的角度与实际工作的结合上有了更深的思考,明确了自身的需求,会进一步思考如何提高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与教学策略,这与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息息相关。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对于“增加学生知识方面的课程”的关注度偏低。


从问题8中,我们看到教师对培训课程实施的改革方向选择较多的是“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增加实践体验类课程”,两者占总人次的85.41%,可见培训课程的切实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趋势所在。


问题9:您希望今后的教师培训课程评价如何进行改革?


从问题9中,我们通过对“新的培训阶段的课程实施形式、方式以及评价”进行调查发现,在课程实施方式中,教师集中选择“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增加实践体验类课程”,在课程的学习评价上集中选择“过程性考核、进行教学设计并反思、评价公开课”几项,而摒弃了“进行纸笔测试和撰写小论文”。说明教师更关注培训学习中的过程性体验,主动参与和团队学习的培训方式更容易提升教师的参与度与增强培训效果。这体现出教师已经认识到原有的知识储备、教学方式以及上一个阶段的教育教学实践理论已不能跟上新的教育发展趋势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希望有更好的教育模式来提高自身的教育实践能力。


问题10:您认为教师教育培训的时间应如何安排?


问题11:在各类培训师资中,您最喜欢的授课教师是哪些?


从问题10中,我们发现在“教师教育培训中的时间安排”上,教师集中选择“网络学习与平时工作”,这与现场座谈的结果相一致,说明教师希望在培训时间上做周到的安排,不再增加教师的负担与压力。


从问题11中,在“培训师资中最喜欢的授课教师”方面关注度较高的是“教科研人员与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骨干教师”,这与前面问题中“自身所欠缺的知识技能”与“课程实施方式”相吻合。说明教师希望培训更多能以“理论结合实践”的形式出现,并倾向于实践的多样性,希望获得落实教育理论的具体实践体验。这也证明了教师的教育培训要与教师的工作实际相结合。


调研结论与思考


(一)“十二五”培训效果显著,但培训的内容和方式需要优化


从整体调查结果与现场座谈来看,本区域的“十二五”培训整体效果是显著的。在这个五年中,通过各类教师教育培训课程的开设与实践课程的实施,使得本区域中小幼教师的专业能力有了整体的提升。通过问卷反映的培训现状与培训需求的对比可以看到,绝大多数的教师对已有的培训课程的实施内容、形式方式等满意度较高。但也可以看到数字化时代,教师群体期望的培训方式与接受知识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虽然教师仍然对提升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新的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有着较高的关注,但教师们对于各类课程的需求与喜好已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师喜欢的个性化培训专题”中,“教师心理调试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教育智慧”的比例较高,说明在现实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对自身的心理健康和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关注度日益提高。这也是与实际的教育环境相关的。但对“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的关注度只有5.44%,说明教师还没有意识到在信息社会的浪潮下,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对于教育教学实施的重要性,这也是在以后的培训中教育业务部门需要注意的。根据对培训形式的调查,我们看到传统的讲座式培训受到教师的冷落,教师更倾向于参与式培训、案例教学和脱产培训等形式,并且希望在培训的时间安排上能解决工学矛盾等教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二)“十三五”培训模式需创新,要更加关注培训的针对性和匹配性


1.创新培训模式,优化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教师专业发展呈现阶段性特点,教师入职的时间、教育实践的具体情况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求也不同,我们要针对教师所处的发展阶段和需求对教师进行培训。而教师的内在需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动力,教师教育培训课程的目的也是解决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教师要进行基于需求的分层培训,我区提供的教师教育课程需要进一步拓展研修资源,建设培训课程库,打造分层分类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给新教师、中青年教师、专家型骨干教师等不同层面的教师设立不同的培训课程,在培训的方式上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供更多鲜活的案例教学,打造资源平台,丰富教师参与培训的实践体验。我们通过类似于“教师工作坊”式的同伴互助体验课程,为教师提供专业指导,促进教师反思,提高培训课程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2.关注教师需求,设立培训主题,提高培训的有效性


学科教师的活动空间仍然是课堂,关注热点主要集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的解决策略。那么,培训的目标定位就应该是教师的具体教育教学实践,我们应该在培训课程设计上基于教育实施和课程标准的解读与贯彻,立足学科课程标准,分析学科课程的内容体系,落实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


3.提升信息素养,健全培训方式,增加培训的多样性


随着中小学教师信息能力提升工程的具体实施,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也成为培训关注的热点,一方面,基于信息化的教与学的学习方式变革已经是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课堂教学实施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教师的线上培训与网络教研也使教师的课程选择途径变得更宽泛,更有利于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线上网络研修与线下集中培训相结合,有利于让丰富的培训内容以适合的方式进行,并解决教师的工学矛盾。建立以信息化平台为主要手段的网络研修模式,能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效能,不断健全远程培训的方式,使教师受益于丰富的培训形式。


(作者系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  金慧频  黄超群)

(本文刊载于《现代教学》2017年10A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