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外田野随笔】何马璐涵│小城故事多

 天和图书馆21tc 2018-02-17

何马璐涵(1997-)男,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族学专业本科生。


对于要去泰国做田野调查,其实我的内心是拒绝的。

 

泰国停留在我脑海中的印象只有无尽的闷热,以及深夜被蚊虫支配的恐惧。最让我着迷的洁白沙滩、温热海水,恰是我们田野点——清迈,所没有的,于是还未出发,心里已敲起了十级退堂鼓。然而这就是田野调查的魅力,你一边说着不要不要,一边便已情不自禁地踏上了征途。对啊,与其感慨路难行,不如马上出发!


从昆明长水机场出发到达清迈国际机场时,已经是北京时间18:30了,然而晚一个时区的清迈尚处天亮,我们大包小包“拖家带口”地踏出了机场大门,就在自动门打开的一瞬间,我知道我真的到清迈了。铺面而来的热浪让穿着加绒卫衣和羽绒服的我猝不及防,犹如冰柜中的大虾被投入烧开的沸水,白暂的肌肤立时透出充满生命力的红润光泽,我在昆明试图达到而未曾达到的状态,在清迈真的只需要一分钟而已。这时我才反应过来,飞机上身着短衣短裤的国际友人向我们投来的钦佩目光,并不是因为我们长的好看,并且还会说句“萨瓦迪卡”啊。

 

我在异国吃婚宴

在清迈的第一个晚上,当地人在旁边的敬真学校(Attaqwa School)举行婚礼,出于好奇以及田野工作者 “出色”的嗅觉,我们决定去看看当地人的婚礼是什么样的,顺便看能不能混上一顿饭吃。

 

婚宴的主角是一对出生在泰国的巴基斯坦裔穆斯林,从门口停放的摩托车、汽车、婚宴的规模一看便知,结为连理的两人出生在富庶家庭,并且有很高的社会地位。这更激发了我们的好奇心,决定更加深入——到婚宴的中心、两位新人的台前近距离观察。脸皮薄的师姐不愿意再进去了,然而我们中间也只有她能使用泰语交流,余下的我们如同没了舌头,只能带着眼睛观察,再不好开口问:是否可以同桌共餐? 尽管我能看出当地人疑惑的眼神显然是想让我们坐下,同他们一起用吃婚宴的方式祝福这对新人,但是语言不通还是成为我们之间友谊更近一步的障碍。带着未能蹭到晚饭的遗憾,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在离开清迈前吃上一顿当地最正宗的穆斯林婚宴。


1   举行婚礼的巴基斯坦裔穆斯林 马巍/

 

缘,妙不可言。在下定决心短短3天后,参加婚宴的机会就这样出现在我的面前。已经和我们熟识了的一位当地老奶奶告诉我们,几天后的晚上在敬真学校还要举行一场婚礼,并且这次婚礼的主角是一对云南裔穆斯林。是正宗的泰国穆斯林婚宴,又是不用翻译师姐亲自出马的云南同乡的婚礼,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盼星星,盼月亮。

 

终于,婚礼的日子到了。我们大清早赶到敬真学校,发现已经有工人开始布置婚宴现场了。鲜花装饰礼堂、准备餐具、备置宴席都在稳步进行中,尤其是礼堂中央高挂的“喜”字,让我不由得怀疑是不是回到了家乡。(尽管一切看似都在紧锣密布的进行着,然而几个小时过后的下午,他们仍在重复着之前的工作。让人不由感叹他们是不是装了拆、拆了装,真是一场浪“慢”的婚礼啊)。婚宴开始之前,忽然想到无论是按照什么传统,嘉宾随礼都是必不可少的,而随什么礼,怎么随礼又是各地方不同的风俗,翻遍全身意外找到一个临行前收到的红包,事不宜迟速速装上礼金,即刻出发。


2   云南裔穆斯林的婚宴请柬(泰语) 何马璐涵/


3   云南裔穆斯林的婚宴请柬(汉语) 何马璐涵/


4   筹备中的婚礼现场 马巍/


5   婚宴上的新人及他们的父母 马巍/


然而婚宴现场的入座却不如我们想象的那般容易,尽管他们是云南后裔,但年轻一代的中文水平,却像我的英文水平一样,达到了“鸡同鸭讲”的地步,费了老大的劲我们终于入席了。无法用语言交流的弊端接踵而至,我们很想同他们就两国文化差异进行深入交流,而他们也很想尽地主之谊给我们夹菜,但是语言障碍犹如一面密不透风的隔音玻璃,宴席上的我们与他们成了一群“失语者”,看得见却又听不到,任凭周围环境嘈杂我们仍然保持着最高贵的礼节——沉默。尽管交流不畅,但双方都尽其能,用让对方最舒服的方式相互夹菜、相互倒水,在尝尽了泰国穆斯林正宗美食后,这场“沉默”的婚宴宣告结束。


 6   吃到一半才想起来拍摄的婚宴菜品 马巍/


我在农村吃烧烤

一直在清迈市区做调查的我们,偶然得知在清迈府有云南后裔聚居的村庄,并且他们除了使用泰语外,大多可以使用云南话交流。另外,泰北农村对于本次田野调查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材料扩充,抱着这样的想法,我们收拾行李准备进入泰北农村。

 

临行的当天正好赶上了清迈一年一度的鲜花节,平日里躲在屋中纳凉的当地人、外国人纷纷来到街头,占据有利地势驻足观看过往的花车游行队伍。来自清迈县城、学校等单位组成不同的花车游行方阵,穿着整齐的服装走上街头,展示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我们也被人潮裹挟着,吸入了吞噬时间的无尽黑洞中。待我们从兴奋中回过神来时,已过了一个半小时有余,匆匆穿过人潮,踏上前往泰北农村的班车。


7    清迈鲜花节上的巡游花车 何马璐涵/


8   清迈鲜花节上的漂亮小姐姐 马晓雯/

 

经过3个多小时交通工具的不断转换,我们终于来到了目的地X村(出于对调查资料以及小组成员利益的保护,暂时不能将村名公开,请原谅!)。X村是一座由云南人后裔所建立的村庄,二战时期,中国曾应英军要求派遣远征军进入缅甸与日军作战。滇缅路战役结束后,一部分的远征军来到了泰国西北部的广袤森林中安营扎寨,并在此地建立了村庄。时至今日,村庄中仍然以云南人后裔为主,依然可以使用云南话相互交流。我们在村中找到了落脚点,并结识了热情的农家乐主人朱大哥。得知我们是从遥远家乡远道而来的客人后,朱大哥表示无论如何今晚要用一顿自制烧烤为我们接风洗尘,前一秒还处在舟车劳顿的疲惫感中的我如同打了鸡血般活了过来,一同活过来的还有我那不知道从何而生的能吃下一头牛的勇气!

 

村中有一不大不小的集市,电器家具化妆品这里都没有,但柴米油盐酱醋茶却一样也不少,准备食材这里足矣。市场中无论是来往的顾客,抑或是叫卖的商人无不使用着云南方言,再配合上炎热的天气、商贩售卖的中国特色产品,仿佛时空交错,我们正置身于西双版纳的某个村落中,只是怎么都学不会享受的当地酸甜辣食物一直无声的提醒我,你现在已是他乡之客了。


9     X村市场中售卖的中国年货 何马璐涵/


回到住处即刻开始处理烧烤用的食材,由于大家过于能干,我成了那个“游手好闲”的闲人,东瞧瞧西望望,嘴上不说,心里却已给他们加足了十二分的油,我的晚饭就拜托你们了!果不其然,晚上的自制烧烤,我发挥神勇独自吃掉了大半的牛肉肠和几乎全部的大鸡腿。可怜我的伙伴们,在漫长的备战后却以各种各样方式的饱腹而草草收场。星空下,吃饱喝足的众人呆坐在原地,竭尽全力的放空自己,周围传来的是大自然的万籁寂静,以及那首循环播放的Five Hundred Miles... ...

 

10    X村市场中售卖的当地食物 马仕美/


尾声

二十天的田野转眼便已结束,但田野带给我们的成长却是不曾停止的,在一次次的田野旅途中我们已经习惯了风吹日晒、习惯了早出晚归,习惯了在田野地与当地人过一样的生活,我们因此变的淡漠了? 变的不再如前热血澎湃了吗? 我想并没有,这正是田野教会我们的,无论拥有多么丰富的学识,多么丰富的田野经历,在田野面前我们都必须带有这分敬畏之情,像一个个小孩子那样接受田野的教诲,这也是一次次田野带给我们最受益匪浅的成长。我们保有的是冷静的头脑,得到的是对田野的不懈热情。

 

最后感谢与我一同田野的伙伴们,感谢田野路上给予我们帮助、爱与关怀的人们,在此送上最诚挚的祝福:愿你们一切安好!

 

珍重!再会!

 

 


主编:何明

编辑:冯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