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字,看到这篇文章的每个人都会说自己认识。 但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真的会有很多人把它读错,包括一些中学语文老师。 这个字,是《望岳》这首诗的第一句“岱宗夫如何”当中的“夫”字。 我在网上浏览了《望岳》这首诗的朗读音频或者视频,发现有半数以上,朗读者把这个字读错了。 比如康桥老师的朗诵,读第一声,错了;《学读唐诗三百首》,读第一声,错了;《跟王老师学国学——《望岳》赏析》读第一声,也是错了;央视10套“江山如画”一节,讲泰山,提到《望岳》,把“夫”读为第一声,自然还是错了。 读对的当然也有,雅坤老师,张家声先生,还有一位霍琛莉老师,读对了。 ![]() 用作助词或者指示代词的“夫”,要读第二声fú,而不是第一声。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句中,“夫”就是个助词,没有实在意义,作用在于舒缓节奏,凑足音节,也可以理解为调整词序以合乎格律,在这里,读第二声fú,才是正确的。 相对于诗歌,在古代散文当中,作为发语词或者句中句末助词的情形更多。 第一种,用于句首,有提示作用;用于句首或段落的开始,表示另提一事。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夫秦有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纪》 夫何瑰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陶潜《闲情赋并序》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宋·苏洵《六国论》 同样作用的,还有“若夫”一词,自然,“夫”也读fú。 例如: 欧阳修《醉翁亭记》:“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相同读音和相似用法的还有“今夫”、“且夫”等词。 ![]() 第二种,用于句中,舒缓语气。 怨灵脩(xiū)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屈原·离骚) 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战国策·齐策》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陶潜《归去来兮辞并序》 或解为代词,这,那。陶潜《闲情赋并序》:意夫人之在兹,托行云以送怀。这里“夫人”,是“那个人”,可不是对男性配偶的礼貌称呼哦。 第三种,用于句尾,表示感叹 孟子曰:“术不可不慎。”信夫!——清·方苞《狱中杂记》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宋·苏洵《六国论》 同一个汉字,不同字义和不同词性,往往对应不同的读音。“夫”字容易被读错,可能的原因,是读者看它是个再熟悉不过的字眼儿,忽略了它的意义和作用。 (配图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
|
来自: 潇潇雨ekg9m5f4 > 《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