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编导说】喜气洋洋过大年

 恶猪王520 2018-02-18


最近一段时间,北京的车越来越少了,马路上越来越通畅了,许多人早已背上行囊,带着一年的收获,踏上了回家过年的路。后期机房的人也渐渐减少,最终只剩下负责《东西南北过大年》的各位导演、责编、技术人员……


当最后一盘HDCAM黒盒大磁带完成交接,今年的最后一哆嗦也顺利完成,年,也到了。从最初策划踩点,到拍摄制作全部完成,历时三月有余,整个十集节目看下来,感触太多。


中国人过年的心境,

却永远也不曾改变:

人情味、温度、团圆

以及一切美好的词汇。

年,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日子,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无论身在哪里,都阻挡不了中国人回家过年的那颗心。即使现在的通讯手段已经如此先进,微信已经实现了面对面聊天,群视频聊天等功能,但过年这天,还是一定要全家人坐在一起,举杯祝福。即使现在很多时尚的人,已经选择出国或是找个景色优美的地方过年,也一定是一家人在一起,享受团聚时光。我想,有些答案,其实是可以从《东西南北过大年》这个节目里找到。



首先说说年夜饭。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生活在各地的人们,生活方式、饮食方式完全不同,但是过年,都有这顿年夜饭。年夜饭上,食材不同,规矩、讲究也各不相同,但这顿饭,却极其重要。深究每个地方的年夜饭,其实就是在探求这个地方的文化与历史。在河南濮阳,这里的年夜饭上必须有大馍,中原腹地的面食文化在这里得到了体现。在广东的韶关,这里的客家年夜饭深受中原文化影响,但是这里因为山地多不产小麦,人们会用芋头的淀粉代替小麦,用酿豆腐代替北方的饺子,寄托对故土的思念,这种习俗历经数百年甚至上千年都不曾改变。在西北的敦煌,这里的面食文化就更加丰富了,年夜饭上少不了面,还要一直吃到第二年的到来。华北平原上的德州,饺子是年夜饭上的主角,至少要有两种馅的饺子,一种是肉的,一种是素的,肉饺子象征着团圆,素饺子象征着来年素静,也就是平平安安。而同在华北平原上的衡水,因为这里历代儒学大家的影响,乐善好施是这里的人们的品性,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在年夜饭上得到了体现。其实,了解了年夜饭,也就了解了一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



年夜饭上少不了美味。除了年夜饭上的亲情与团聚的表达,我觉得故乡的美食也是一个人内心永远割舍不掉的乡愁。就像我永远忘不掉自己小时候吃的炸香椿、酥锅等,这些每到过年,才会一家人忙忙活活一起动手做的食物,每每吃到嘴里,都是一种幸福,这是任何酒店的大厨都做不出来的味道。在各地,都有这样一些美食,成为每个出门在外的人,过年回家最期待的味道。濮阳的壮馍,韶关的酿豆腐,敦煌的黄面,溧阳的鱼头,德州的炸菜,垫江的年猪,淮安的肉圆,也许都属于这样的味道吧。



还有一点就是民俗,各地民俗社火,在春节期间纷纷上演,人们走上街头,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气氛,成为每个新年都能看到的民俗。乍一看,这些活动都有类似之处,但细究之下,又会发现,这同样是一个地方文化与历史的写照。敦煌的社火,《西游记》的传说,在这里影响深远,以至于在社火中得到体现;淮安的马灯舞,来源于韩信在此练兵;濮阳的腊八鼓,是对山西大槐树下迁来的祖先的怀念;垫江的春牛舞,是对农业文明时代过完年开始春耕的提示;德州的跑驴、杂技,既体现了农业文明对这里的影响,也体现了运河文化的存在,也只有曾经的商业重镇,才会有如此昌盛的杂技存在。



作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年赋予了中国人太多的意义,从进入腊月到元宵节,每每和当地人聊天,和去到某地的导演聊天,哪哪都渗透着文化与传承。从贴窗花、写春联,到走亲访友拜年,再到微信视频拜年、手机发红包、传递祝福等,时代在变,观念在变,但中国人过年的心境,却永远也不曾改变:人情味、温度、团圆以及一切美好的词汇。


感谢各位领导对节目的倾情指导、帮助,感谢在节目踩点、拍摄中遇到的每一个地方的伙伴、嘉宾,感谢每一位参与其中,辛勤付出、通宵达旦又乐在其中的导演们、后期人员、责编等各位同事。祝大家过一个喜气洋洋、欢乐吉祥的大年。

 

时代在变,观念在变,但中国人过年的心境,却永远也不曾改变:人情味、温度、团圆,以及一切美好的词汇。


   ——东西南北过大年

                总导演 刘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