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正林:企业战略博弈读书笔记

 learnmachine 2018-02-18

总结全书脉络如下思路清晰焦点明确作者肯定了波特五力理论的地位也指出其模型略显复杂重点不清晰

    略显遗憾的是书中没有对于新兴领域的策略分析对于快速更新领域的分析可能新兴领域不常有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并不需要另外可以划归到创业理论研究快速更新领域可能在当时不像今日明显虽然个人计算机领域有所表现但总的来说创新迭代节奏没有现在互联网与消费电子那么快在技术相关的领域相对于服务业创新和变革的可能性总是存在未来难以预测如何在迷雾中稳健前行也是个难题

    企业的追求最优结果是在新兴行业中成为具备在位优势的唯一主导企业次优是位列数个具备在位优势的主要企业最后是无在位优势的高效经营企业

    投资者学习战略分析有其必要虽然普通投资者不太可能比老总们考虑的更全面但老总不会把他知道的告诉你了解关键可以让你在转折发生时看出苗头规避风险或者可以对公司已具备或可能具备的优势有所信心提高对确定性的判断水平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投资者来说企业是否具备竞争优势和是否具备投资价值完全是两码事还要考虑成长性和价格问题对于巨型资金来说以合理或低估的价格买入一个稳定经营的企业已经是不错了但是对于追求更高收益的普通投资者来说成长性也需要考虑

PS为什么要写读书笔记因为写笔记是一个重复与复述的过程可以加深理解和记忆更好的方法是教写笔记的过程经常发现第一遍阅读过程中很多理解不到位或忽略的地方浅层阅读和碎片阅读无法形成积淀的原因就在于此另外后续计划选取几个行业进行实例分析练手加强效果


竞争优势类别

    首先否定差异化和高端品牌差异化和高端品牌本身并不能构成战略优势——超额利润的依托只有进入壁垒才有这个作用只要在位企业不能形成对新进入企业的竞争优势超额利润必然吸引进入者长期来看必然不存在超额利润因此进入壁垒又称为在位优势

    真正的竞争优势只有少数几种成本优势供应优势消费者偏好需求优势规模经济与消费者偏好的结合此外还有源自行政干预造成的优势例如许可证关税和配额授权垄断补贴专利等需要注意的是竞争优势可能来自这些因素但不代表这些因素一定能够成为竞争优势

1成本优势

    从不能被模仿的角度来看成本优势经常来自于专有技术不过专利有时也不能阻止同类产品出现而专利也有期限也有很多技术并未以专利形式被保护例如材料工艺在生产过程复杂的行业中学习与经验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例如消费电子领域的良品率不过此种优势也有其极限对于快速更新的技术来说此优势很快就会过时对于慢速更新的技术来说对手也早晚会达到类似水平归根到底还要靠管理水平其他例如劳动力资金成本原材料等方面的优势都无法阻止竞争者复制有时在这些方面暂时的优势反而会导致管理低效有些公司确实拥有更好的原材料渠道或地理位置但这些因素的作用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扩展到整个市场

2客户忠诚度

    客户忠诚度使得进入者无法以与在位者相同的条件吸引客户而以**优于在位者的条件吸引客户在经济上也不太可能除非有颠覆性技术或模式忠诚度主要来自于1理性因素之转换成本和搜寻成本2生理因素之嗜好与口味3情感因素4习惯而这些因素也不是永久的转换成本可能随着提高用户体验的标准化进程而消散搜寻成本可能随着标准化或互联网发展而消散嗜好与口味可能随着世代更替而变化情感因素很多时候抵挡不住理性现实等等总的来说忠诚度有强有弱需要具体分析

3规模经济与客户忠诚的叠加

    两者结合带来的竞争优势更持久规模经济的成本结构通常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两部分如果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比太低规模就不能成为优势因为不论规模大小产品成本都差不多比值越高规模效应越明显但若市场份额无法保护失去份额会导致相对优势急剧恶化甚至地位颠倒因此需要一定的客户忠诚在一定程度的客户忠诚存在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巩固自己占优的市场份额将价格定位在只有它自己才能盈利的水平上进入者无法达到在位企业的规模从而无法在规模经济上与在位企业竞争

    小市场比大市场更容易获得竞争优势因为小市场容量有限潜在进入者需要掂量在没有把握独占的情况下最好的选择就是不进入大市场容易出现更多竞争者因为进入者更容易获得足够的市场份额以消除规模劣势

    当前商业中常见的一种模式是大型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经常培养至少两家并且其份额差距不能过大而导致一家独大这样一来供应商无法形成独占优势反而陷入囚徒困境博弈如果供应商一家独大的话供应商形成强大的规模优势和转换成本企业反而会受制于供应商


捍卫竞争优势

1捍卫规模经济

    拥有规模经济优势的在位企业对于好斗的竞争者最好的策略就是争锋相对以削价对削价以新产品对新产品以市场细分对市场细分这时客户的忠诚度或仅仅是惰性就足以确保在位企业的市场份额进入者的成本始终会高于在位者虽然最终得利的是消费者在位者的利润会受到损害但作为根基的市场份额能够保全否则丢失份额导致对手站稳脚跟会是大麻烦当面对新客户与新技术挑战的时候规模经济能够帮助在位企业保持优势因为产品研发广告和分销都可算是固定成本范畴

    进入者经常会利用未开发的市场空间来站稳脚跟在位企业不能将这些市场空间拱手相让例如微软推出的浏览器和播放器

    企业必须明白企业规模和规模经济是两回事产生规模经济优势的是具体的市场空间的份额而不是企业总体规模大公司进入有在位优势的小市场碰得头破血流很正常以为大公司无所不能的都是傻瓜通用电气的战略就是在具体领域要么是老大老二要么就不做

    市场规模的增长是规模优势的敌人规模增长导致固定成本摊薄的边际递减效应也就是说如果相对份额不变的话规模优势越来越不明显同时进入者更容易获得站稳脚跟所需的最小规模与直觉相反全球化导致竞争更加激烈规模优势消失而大多数规模优势是在区域市场或细分领域取得的

2捍卫成本优势或客户忠诚度

    在没有竞争优势的市场企业的战略就是尽可能地提高经营效率在有竞争优势的情况下企业的方向就是维持和加强其优势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剩下的也是尽可能提高经营效率如果竞争优势来源是技术就要持续研发创新和申请专利保护如果优势来源是客户忠诚度就要培养加强用户习惯提高转换成本和搜寻成本对于大件产品要增加互动频率形成自动和无意识购买


竞争优势存在判断

    三个步骤1确定企业所在的市场每个市场的竞争者是谁2检验每个市场竞争优势是否存在即在位企业的市场份额是否相对稳定是否长期获取了超额利润3分析可能存在的竞争优势属于哪种类型

    一个企业可能涉及多个市场需要分市场进行考察符合条件2的不一定能找到上述的竞争优势类型这种情况可能表明现状可能是暂时的或者是通过高效经营获得的不符合条件2的就没必要考虑第3步若直接跳过第2步直接识别可能的竞争优势有可能犯主观错误所谓的优势可能不存在或不能构成优势或作用不明显

    作者举了个人电脑领域的例子微软英特尔IBM和苹果的分析


案例分析——在合适的地方做大

1成功的例子——沃尔玛

优势分析多种观点认为区域规模经济+高效管理是主要原因

2失败的例子——Coors啤酒

原本是区域优势的典型然而全国扩张太猛而失败老家也没守住


案例分析——区间优势与增长困境

    高速增长让个人电脑整机领域变成高度竞争领域

1康柏电脑

    高端路线和高端领域的规模经济让康柏取得成功然而市场高速发展导致品质差距缩小就如现在的手机高端领域的对手同样获得了足够规模康柏就失去了竞争优势挣扎一番后最终卖给了惠普

2苹果电脑

    高速增长让整机领域难以形成竞争优势而英特尔和微软在CPU和操作系统领域已经形成了规模优势虽有天才管理者也仅能勉强维持份额难以逆袭天才最终在手机领域雄起


案例分析——生产优势的丧失

1飞利浦开发激光唱盘失败

    先行者不一定成功没有专利保护难以形成客户忠诚虽然先行者可以在学习曲线上取得领先但折旧效应却对先行者不利后建的生产设备比原来的更有效率在巨大而快速增长的市场中累计产量和学习过程会比较迅速先行者的学习曲线优势会迅速衰减折旧效应则无法消除从而先行反而变成劣势倘若市场增长慢一些反而还有可能让先行者成功

2思科公司进入电信市场失败

    思科公司起家于企业内网并在这个领域获得了客户忠诚和规模优势有点类似微软在系统软件领域的格局当市场趋于成熟饱和时思科大举进入电信市场网络但是这个市场早已有大型在位企业同时还有大量进入者思科没有任何优势于是思科凭借资金优势大笔收购出价慷慨然后在泡沫破裂后全砸在手里了最后思科退出了该领域


在位企业战略之一——囚徒困境博弈

    大部分竞争性互动是围绕两个因素进行的——价格或数量其中价格竞争是当竞争者数量不多时最常见的形式因为价格调整很方便行动的先后顺序并不重要随时可以发起或跟进博弈可以多次进行

    经典的囚徒困境是单次博弈无外部因素约束囚徒均假设为理性结果必然是双输而现实中的博弈很少如此理想化多次博弈可以使理性人转向合作外部约束可以限制背叛非理性则可能拒绝合作摊上一个好斗的竞争对手就自认倒霉吧维持价格合作非常困难各方总有降价夺取份额的动机需要极高的技巧


案例分析——囚徒困境中的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

    早期可口可乐经营比百事可乐成功得多百事数度面临破产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换帅后百事开始雄起通过推出大容量家庭装占领城郊超市瞄准年轻人群等等一系列战略措施抢夺市场份额而可口可乐的应对就是无视到7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反击此时百事可乐份额已经接近可口可乐一开始的反击显得笨拙战火在自己的地盘燃烧后来学会了把战火烧到对方地盘价格战品类战口味战轮番上演战争持续了十年利润损失巨大最后两边终于学会了合作停止了战争利润率大幅回升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案例分析——新闻集团进入电视网行业

    电视网有三家巨头份额常年稳定利润不错具备在位优势三家已经具备默契那默多克是怎么成功进场成为第四家的他通过一系列不涉及正面冲突的行动释放出两个信号愿意遵守默契打压会得不偿失三巨头接纳了他而他在开始一段时间内也的确守规矩可惜随着时代推移外部环境改变行业更开放了竞争变得激烈默契终究消散


在位企业战略之二——进入/独占博弈

    产量竞争与价格竞争不同第一囚徒困境博弈中价格变化可以快而多次先后顺序不重要进攻防守不分明而产能扩张需要很长时间产生的影响也持续很久因此在位者属于防守方进入者或扩产者属于进攻方两者策略不同第二价格战中决策的影响可以很快纠正如果出现长期双输局面则说明至少一方是愚蠢的而产能决策将产生长期的影响无法撤销防守方可能更容易三思后行容忍进攻但进攻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对方针锋相对则两败俱伤的情形将持续很久

    那么正确的进入方式是什么样的呢答案是温柔一些第一避免囚徒困境式的面对面竞争第二不要高调和大肆行动要低调和逐步行动第三要释放出不会大规模侵占在位企业地盘的信号第四如果有多个在位企业要把侵蚀分散在它们身上而不是专攻一家在为企业没有太好的办法杜绝进入者虽然有可以提前表态将对一切进入者进行反击展示自己强大的战争力量保持额外的产能等方式但这些方式都是有代价的或者是双刃剑在为企业最好的战术是在进入者的根据地进行战斗对自己影响小但对进入者影响大这种战术越早使用越好

    关于无主领域没有明显的在位企业或进入者传统观念是先到先得但实际上其他企业不会因为某家企业动作快一点就放弃进入

    商业博弈无法像数学问题那样求出最优解我们只能识别是否具有相关特征然后参考博弈知识识别参与各方各方所有可能的行动所有行动可能的影响各方可能的动机然后进行模拟推演


十一案例分析——KiWi公司进入航空业

     航空业是资本的黑洞投资者的噩梦竞争过于激烈只有少数企业能够保持着稳定的利润KiWi公司由一群失业的飞行员和空乘人员组建目的是重返蓝天起初它的进入策略很成功有点类似默多克进入电视网行业它避开了与大公司正面竞争分散了侵蚀方向采用了自我牺牲的低成本策略启动获得了成功占领了一部分市场但是它没有守住初心开始扩张最终因扩张而失去自身优势而破产


十二案例分析——柯达进攻宝丽来

    柯达是摄影领域巨头宝丽来是快照领域拍立得在位企业柯达规模巨大但是在进攻宝丽来地盘的过程中碰得头破血流在进攻复印机领域的施乐公司时同样惨败

    宝丽来的创始人怀有感受和满足人类深层需要的理念情怀以顾客利益为上对业绩不那么在意而且整个企业扎根快照领域这样形势就很明显了宝丽来必然会对进入者进行迎头痛击宝丽来在快照领域耕耘多年具备专利客户忠诚度和区域规模经济多重优势然而柯达就这么大张旗鼓地撞了进来宝丽来针锋相对迎头痛击推出新机型改善供应商关系发起专利诉讼无论柯达进行什么行动包括推出新机型削价改用刀架刀片商业模式大量广告宣传宝丽来都一概跟进十年下来据估计即使是最好的年头柯达在这个领域也没有实现盈利累计损失超过3亿美元并且最后还被判赔偿宝丽来9亿美元

    在复印机领域发生的情况基本类似当管理者的精力被这些毫无成效的项目所消耗的同时柯达公司却没有保护好自己的核心业务倍被富士公司大幅侵占份额利润率也大幅下降宝丽来也很惨在赶走柯达后利润有所回升但最终在数码相机兴起的形势下走向了破产


十三在为企业战略之三——合作

    从理想的角度来看对于存在数个具备在位优势企业的领域总有合作共赢最大化行业利益的可能选择虽然很理想化但仍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从结果出发可以倒推行为要求一旦各方明确了共同目标具体实现方式就相对明了了合作共赢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现实可行二是各家都能获得比不合作更高的收益具体实现主要在两方面

1最大化可达到的联合收益

    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例如产能协调高效分工避免重复建设宣传方面避免互相拆台联合风险管理降低波动等

2公平分配

公平分配和公平感是维持合作的基础纳什给出了三个原则

1个体理性只有超出不合作收益的部分才是合作收益才是可分配收益

2对称由合作收益依赖双方的程度决定分配比例而不是规模能力或其他因素

3线性不变性如果有多家企业发挥同一作用分配比例取决于各自地位规模或实力


十四案例分析——成功的合作与失败的合作

1任天堂的失败

    任天堂在游戏机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由此它可以苛刻地对待上下游伙伴尤其是对游戏制造商不仅极度压榨其利润还压制其做大限定每家每年只能做5个新游戏如此苛刻以至于当世嘉公司展露出一点做大的可能性时游戏制造商就纷纷不顾成本为其开发游戏零售商也纷纷倒戈很快局面就发生了巨大变化游戏制造商终于扬眉吐气成为被恳求的对象而微软索尼也进入游戏机领域任天堂从行业垄断者沦落成设备制造商的一员

2铅基汽油添加剂行业的成功

    由于环保法案的实施美国铅基汽油添加剂行业注定要逐步萎缩和最终消失四家在位企业之间没有相对竞争优势不过政府禁止了新进入者这让在位企业达到合作共赢提供了条件四家企业达成了统一策略主要是统一定价和防止单方面降价以及联合生产由此带来市场份额和价格的稳定从而为各家带来不菲的利润即使在政府介入禁止了某些策略后各家仍然能够轻松驾驭囚徒困境在行业消失前获得大量利润以支持其他业务的发展


十五战略视角下的公司项目估值方法

    尽管项目投资决策都是战略性的一般的财务分析却常常忽略了战略因素这类分析几乎都是以现金流为中心假设未来的销售收入利润率等等隐藏在背后的市场规模与增长率市场份额毛利率管理费用率和资本投入要求等很多重要因素都取决于未来的竞争激烈程度这些因素很难作出精确的预测并且这些因素是相关的由于这些困难传统的财务模型无法纳入这些因素从而导致分析质量和作用下降很可能是一种精确的错误

    DCF折现计算的三个缺陷1没有区分可靠信息与不可靠信息——有句话叫做把可靠的信息和不可靠的信息混在一起得到的是不可靠信息2对于未来的假设中定量数据太多定性的推断可能还有一定可靠性定量的则不太可靠3抛弃了很多跟公司价值相关的信息例如资产

    作者给出的公司项目估值方法作者称是由格雷厄姆提出由巴菲特等人发展包括三部分

1资产

    资产是当下的资产负债表信息其中大部分是不存在不确定性的少部分即使存在主观判断也提供了很多信息对于可持续行业但不存在竞争优势的情况资产的重置成本就是项目的价值当然资产重置成本不等于账面价值其中涉及一些折算和主观判断但这些都是基于当前信息可靠性比较高

2当前盈利能力的价值

    公司当前的盈利能力反映了公司价值的一个方面盈利能力与重置成本的比较有助于了解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假定盈利能力不变这样的话其不确定性要低于DCF法用此数据计算出来的贴现价值若高于重置成本说明公司存在竞争优势差额就是竞争优势的价值这个差值可称为护城河价值若基本相等则说明没有竞争优势可与前面的竞争优势判断进行印证若低于重置成本则说明管理存在问题这是DCF法没有的功能当然此分析也有一定的理想化在计算盈利能力时需要去除很多干扰因素例如财务杠杆非经常损益周期性折旧速度人为调节等但总的来说是基于现在和过去的信息可靠性比较高

3增长的价值

    有三种情况1增长有害将资本投入到资产价值超过盈利能力价值的行业中典型的价值毁灭2增长中性资产价值等于盈利能力价值没有竞争优势既不创造也不毁灭价值3增长有益盈利能力超过资产价值存在明显的竞争优势

    三部分相加是总价值而市场价与此相比的差值就是证券投资决策中的安全边际当市场价不超过资产价值时护城河价值和增长价值就是安全边际


十六公司发展与战略

    对企业并购风险投资与品牌扩张等战略决策的评价

1企业并购

    并购是对目标的集中投资虽然可以使公司的业务更多元但仅从多元化角度来看不如分散进行股权投资除非其中有额外的收益然而问题在于相比分散股权投资并购常常付出巨大的溢价风险巨大而且集中另外并购市场也存在周期性常常是热度上升股价变贵时更容易发生并购这进一步导致了风险如果是用同样变贵的股权进行并购则可以抵消

     并购分两种财务并购与战略并购财务并购并不能提高经营能力而价格常常昂贵再加上交易费用基本都是错误指望并购后提高经营能力的多半是一厢情愿实际情况也是如此被购方股价会上涨并购方股价当时会下跌而且长期来看并购方也会损失据波特统计大部分多样化并购最终的结果是又再次剥离而那些成功的并购有三个因素非常重要1被并购处于有吸引力的行业2并购双方的经营必须存在协同效应3支付的溢价不能超过协同效应带来的价值从本书的竞争优势概念来分析这三点是应有之意有吸引力代表存在竞争优势倘若没有竞争优势完全不需要并购就可以实现企业的目的例如外包存在协同效应是必须的不然不能产生额外价值溢价不超过收益也是不言自明协同效应从何而来竞争优势中的客户忠诚度很难迁移到其他产品因此指望这一点实现协同效应很难那么只能来自成本优势而成本优势则一般来自专有技术和规模经济这就要求两家在这两方面有协同效应同时需要计算协同效应价值高过收购溢价有些并购寄望于并购方的高管理水平能够对被并购方起作用这很危险常常不起作用或者起作用的代价是原来的业务管理水平下降因为管理层的注意力是有限的

2风险投资

    从战略角度出发风险投资的成败高度取决于所在行业和其他进入者的行动即使是前景巨大的新兴行业如果无法形成竞争优势也会变成一个投资黑洞根据传统智慧成功的投资取决于商业计划的质量和团队的能力而现实中只有团队能力才更值得重视因为就本质而言新兴市场中不存在具备在位优势的企业各方的机会是均等的任何商业计划的目标竞争优势都不是现有优势目标吸引力越大就越热门竞争者就越多成功的概率也就越低投资分析就在于计算概率期望值和成本提高胜算的依托就在于团队能力和团队自带资源而创业者选择方向时或许冷门领域成功可能性会更大

    从现有业务延伸的风险投资项目不同于独立的风险投资项目首先从当前业务横向拓展可能面对的是一个已经成熟的市场其中可能已经存在具备在位优势的企业因此表面看起来横向拓展比白手起家容易但实际上可能相反其次当前业务的规模要素品牌形象分销渠道研发支出管理体系等可以用于协助新的项目这就是所谓的范围经济如果新业务方向的其他竞争者不具备这些因素那么企业显然可以获得优势如果原业务方向中不存在竞争优势或存在类似的在位企业那么此种行为也会引来模仿者导致优势最终消失完全取决于经营效率

3发掘品牌优势

    对于拓展业务而言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利用已经确立的品牌然而这种战略的基本原则与大部分风险投资并无不同最终结果很可能取决于经营效率为什么重要的是理解品牌价值的来源品牌本身是需要创立和维护的这都需要成本品牌的价值来自于其带来的收益与其成本之间的差额而在没有竞争优势的市场中品牌之间的竞争会消除额外收益新创立品牌还需要考虑创立失败的概率忽视这一点导致了错误的观念——高估了投资创立品牌的收益以及认为品牌能够产生竞争优势品牌本身并不等于竞争优势客户忠诚度规模经济和成本优势等才是这部分感觉还是存疑也许定位系列可以分析得更清晰


十七在竞争性环境中发展壮大

1管理很重要

    能形成竞争优势的领域并不占多数大部分领域最终结果还是要看经营效率而效率来自于管理

2生产率边界

    社会平均生产率要素和生产率边界的变化是很慢的但企业的经营却可以短时间内发生巨变这也是源自于经营效率经营效率决定了企业效率与极限效率的差距这个差距的变化速度可以很快有时候一个国家的整体生产率也可能受整体管理水平迅速提升的影响

3效率与注意力

    分散的目标糟糕的多元化常常招致失败聚焦则有助于成功杰克韦尔奇上任后通用电气重拾了在所有参与领域保持老大或老二地位的原则即使参与领域从6个增加到11个但得益于此原则以及相应的权力下放各领域都能够集中注意力于经营效率整体绩效得到大幅提升


十八关于企业成长战略的个人总结

    全书主要讲的是竞争优势和稳定经营对成长着墨不多且分散在此综合归纳一番

1成长的基础

    企业需先保证立于不败之地保护其在已有业务中的竞争优势保持高效经营

2选择正确的增长战略

    成长性及成长陷阱来自于

1伴随行业成长首先这要求处于一个成长性行业即所谓的新兴行业新兴行业若无特别优势或管理优势则难以分享长期成果短暂爆发后可能伴随掉队若市场较大且增长较快有可能出现更多竞争者原有的在位优势可能失去

2扩大相对份额在不具备在位优势的领域相对容易实现当然若经营效率不行反而会失去份额在具备在位优势的领域反而不容易扩大份额若引发战争可能两败俱伤

3进入更多可行领域进入成熟领域基本无法获得有效成长反而容易头破血流还有分散注意力之弊端除非是暂时无人占领的领域而这种也需要看最终能否形成竞争优势

4创造更多需求倘若是公司自行发掘创造的需求公司一般能获得较多的先发优势制定标准的优势专利优势等是成长的好方式不过这也需要极高的管理水平和较大的研发投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