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国家对教育很重视,投入也很大,有些老师积极性还是不高?

 jqjb2vl0ybntdo 2018-02-18

网友一:

国家对教育的投入确实越来越大,教学的硬件设备设施也越来越好,而且,教师的薪酬待遇也有所改善,再加上还有两个假期——按理说,教师这个职业应该是很热门的工作,应该得到好好珍惜。

然而,事实上,随着经济的发展,绩效工资改革的推行,有些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却在下降,有人甚至选择离职。我认为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管理制度的缺陷造成的。

与职称配套的绩效工资的推行,使得一部分已取得满意的等级工资的老师,和一部分没有晋升可能的老师,都没有了前进的动力。因为做好做差工资待遇都一样,或差距很小,于是这部分老师没有了工作的积极性,甚至得过且过,大大刺激了那些认真工作却没能得到肯定和嘉许的老师。

网友二:

以分数为目标的教育制度,催生了大量的课外作业辅导机构,甚至产生了以辅导为主的上市公司,如“学而思”。可见,中国的课外辅导事业是何等兴旺。这些机构对于经验丰富的老师,往往会开出高价钱鼓动他们专职或兼职课外辅导,致使这部分教师不会专心学校教学。另外,更有不少的老师,特别是主科和音乐美术专业的老师,他们违规自己开班,为学生进行课外补习,这些都会让老师们分心,而不能积极地对待学校工作。面对这些教师,学校或教育管理部门未能及时监督纠正,这也是管理制度的缺陷。

网友三:

第一 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不假,却难以惠及老师。大部分投入基本上用在盖新的校舍,更换多媒体,盖新的实验室,买最新的器材(一个显微镜上万元但是学生到毕业应该也用不了一次),甚至广场地砖要反过来再铺一遍。这些东西都是烧钱的项目,这些大工程到底谁得利用脚丫子想想就知道!试问这种投入和老师有多大关系,只是增加了领导和普通老师的贫富差距而已。

第二 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往往是粗线条的,官员们要做的是上级领导检查的时候我要给他看硬件配置,而很少涉及到老师的待遇问题。我校是县重点初中,以班主任费为例,十年了,一个月200元从来没涨,天天早晨盯早自习,晚上盯晚自习,工作长达近12小时,除了作为老师的责任心之外,没有其它动力支撑。

网友四:

待遇不够平衡。“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的工资”,这是法律法规的要求,可目前而言,教师的待遇并没有得到完全的落实,城乡与农村教师的差别,各省、市、县教师之间的差别或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待遇的差别等,极容易造成教师心理不平衡。

工作压力太大。当今社会,教师承担的职业压力明显高于其它行业。教学成绩的排队,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行,评聘分开竞聘上岗,教师聘用制,趋于复杂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学校内部竞争激烈,矛盾激化,难免加重教师的精神负担。从而导致教师表现出身心疲惫、沮丧、压抑和对工作、生活悲观冷漠,表现出失去工作热情,以消极、否定甚至麻木不仁的态度来对待学生。

网友五:

我觉得主要还是因为这些原因吧:

一、 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比重过大,基础教育投入不足。

基础教育体量巨大,教师人数众多,平摊下来,增长并不明显。

而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主要着眼于改善硬件建设,而不是提高教师工资。站在教师个人角度,很难感受到国家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

二、 收入的高低,取决于横向对比,而不取决于纵向绝对值的增长。

改开以来,即便剔除物价因素,教师工资还是呈稳步上涨态势的。但是,与公务员及其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相比,教师工资却始终是一个追赶者与遥望者。这在很大程度上消减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网友六:

关于教师的职称评定,更没法说了,我工作8年了,至今职称没有动过。不是工作不努力,而是有资格之后一次都不组织评定。我怀疑,他们就是想变相给教师降工资。

教师有时候会做一些课题研究。我们学校做的市级课题有9个,老师们很积极。但是,从市局县局一直到学校,谁也不敢提一下经费安排的问题。知网查一个文献还要教师自费。教师工作积极性下降是必然的,因为,教育投入本身就不足,而且大部分增量并没有用于改善教师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