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中的儒释道法四家思想

 茂林之家 2018-02-18

《红楼梦》中的儒释道法四家思想

在《红楼梦》中包含有儒释道法四种思想。

儒家思想的具体表现应该是在“仁、义、礼”这三个方面,然而在《红楼梦》中我们更多的看到的是假仁假义无礼,贾府对于“仁”的理解是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情况下,不痛不痒的给予表面上的所谓的“仁道”,就像是赖家的赖尚荣尽管已经是一方父母官了,但还是要对贾府的主子们感恩戴德,如果不是贾府开恩,赖尚荣还是一个奴才秧子,不但不能做官,还得在贾府参加劳作,当然,赖家的奴才确实做得很到位,赖嬷嬷说起来都是主子的好。但是,为什么她们家就一定是奴才呢?为什么奴才的子女也一定是奴才呢?

对于 “义”字,只一个尤三姐就将所有的贾府中人比下去了。尤三姐就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代表,就是这样一个人将贾府的虚伪的面目揭露得淋漓尽致。

对于“礼”字,贾珍的行为已经将这一“礼”字破坏殆尽。他对自己的儿媳妇所做的不才之事,完全无视伦理道德,翁媳之间的礼在哪里?作为一个人的“礼”又在哪里?

所以,在整部《红楼梦》中,我们看到的都是作者所谓的“荒唐言”,正是肺腑之言,正是作者的真实的想法。在贾宝玉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很多反常之举正是真正的仁义礼的表现。宝玉的反常行为正是对假仁假义无礼行为的反抗。

道家思想体现在“无为而无不为”,佛家思想体现在“自度与度人”,在《红楼梦》中似乎有很多的人都存有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比如贾敬虽然出家做了道士,但是只是一味的服金丹,守庚申,毫无作为可言。王夫人这样的人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伪善之人,哪有一点悲悯之心可言。妙玉虽是道姑,但却并不是真心的修炼,也没有什么悲悯之心。事实上,真正怀有这种“无为而无不为”,拥有“自度和度人”思想的并不多。这两种思想正是体现在那一僧一道身上,他们两人才是“翻过筋斗”来的,在经历过一番繁华富贵之后,方才有这样的心境。他们二人将贾宝玉携下凡尘,让他自己经历劫难,反而能够更加领悟生活的真谛。柳湘莲也是被一位道人所点化,甄世隐也正是被这一僧一道所点化。

法家思想的代表是王熙凤和探春,她们在治家的过程中表现了法家的思想,以一种制度规范来约束来管理,这正是法家思想的表现。凤姐在协理宁国府时就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宁国府诸事繁乱的原因,并理清了头绪,制订了规章制度,有违反制度的严惩不殆,这种管理方法,这种管理思想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探春也是一个精明而能干的治家之人,她的治家之术中不但包含有法家的思想而且还包含有儒家的思想,因此可以说她的才能更出众。大家都可以看到探春在治家之时,考虑到了方方面面的利益,既照顾到了大家的利益也顾及到了小家的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都兼顾得到,这就是她的成功之处,也是一种双赢的策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