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魔方、数据与信息侦查

 anyyss 2018-02-18

笔者也曾经是一个魔方爱好者,从三阶玩到四阶,最后玩到五阶,其实市面上还有更高阶的,但因为制作工艺复杂,拿在手里不方便,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仍然是三阶魔方。

三阶魔方共有26个色块,却能幻化出43252003274489856000种变化,也就是4.3×1019基本上是个天文数字。如果一秒可以转3下魔方,不计重复,也需要4542亿年才可以转出魔方所有的变化,这个数字是目前估算宇宙年龄的大约30倍。所以说,能把魔方还原到初始状态的精髓就在于要遵守一定的规则,换句话说,还原魔方是有套路的。


魔方还有另一个特点,每个色块有两个或三个颜色面,每转动一次——哪怕很小的变化,都会改变色块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有些色块永远不可能走到一起。

说到这里,我越发觉得魔方与犯罪侦查的相像之处了。案件发生后,各类线索或信息源源不断而来,办案的过程其实就是对各类信息的收集、汇总、综合、分析、研判、决断的过程,进而从迷雾中抽丝拨茧,最终确定真凶或查明事实。而林林总总的各类数据,就像是魔方的每一个色块。每一次转动,就是尝试和寻求合理的数据对应关系。我们也许应该相信,下面几个观点是有其合理性的。

不同类型的数据之间是有逻辑关系的。这种逻辑关系可能表现为相关关系、相斥关系或者顺序关系。比如,观察甲住宅的用电数据,定期有充值,天天有消耗,甲的手机通话记录中,本地基站位置出现的频率必然高。那么电力数据与通信数据之间就存在这种相关关系。

再比如,一辆车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两个卡口。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就可以判定其中一俩是套牌车。这就是数据相斥效应。

乙于某个时间实施了犯罪,被抓获后,家人托关系,把出生日期修改为未成年。那么实施犯罪与修改出生日期之间就具备先后顺序关系。

对同一种类型的数据来讲,异常数据是异常行为的痕迹。关注异常数据是解开案情的钥匙。笔者在一起私放在押人员案件中就曾经发现,记录服刑人员犯罪事实的数据库字段前后不一致。案件最终查明,狱政管理人员收受贿赂修改服刑人员电子档案,致其提前出狱。又比如,某医院的住院数据显示,结退费时间大量出现在凌晨1至4点,最终查明医生与护士勾结,互相为对方亲友办理住院退费手续,贪污国家公款。

与若干异常数据均有关联的目标,应该列入重点关注对象。笔者曾了解到深圳地区的一个涉税案例,有关部门根据线索一举抓获了6名涉案人员。通过对这6个人的手机话单进行分析,发现一个跟此6人均有关联的号码。当然,仅从数据层面是无法证实该人涉案的,但经过对该人采取相应措施并实现突破后,该案一路高歌猛进,最终抓获涉案人员42人。这个关键角色就好比魔方中的中心色块。


同一个社会人,多次出现在热点地区,又具备特殊表征特征,本就属于应当关注的对象,当其又出现在多个异常信息库中时,必然属于重大的犯罪人群(或潜在)。做到这一点,就可以实施有效的事前预防,降低突发事件的比例。

魔方有六个面,不遵守套路,凭着感觉来转,有时候能够快速还原一个面,却发现距离终点越来越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