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年 吉 祥 时间过得真快,柿君才觉得腊八刚过,小年就要来了。 在中国文化中,小年是春节的序曲,从这一天起,人们开始陆陆续续地回家,准备享受春节。 俗话说二十三送灶,二十四迎傩、打尘埃,二十五接玉皇,二十七祭春牛,二十八剪窗花,二十九迎门神,写春联,这些都是年文化的一部分。 那么小年中,南北又有哪些不同的习俗?南北的小年,为何又会差一年呢? 小 年 来 历 虽然被称为小年,但其实它和传说中的年兽没有一点关系,小年的起源完全是因为灶王。 传说灶王名叫张生,是个小有家产的富二代。 虽然祖上勤劳,但灶王却real败家,不爱干活不说,天天花天酒地。 就算娶妻后也不改其风流本色,还天天虐打她的妻子郭丁香。 就在这日日夜夜的挥霍中,张生终于败光了家产,不仅和妻子离了婚,还流落到街上成了乞丐。 一天,张生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 见到郭丁香离婚后靠勤劳过上了更好的生活,张生一时间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后来,玉帝知道了这件事。他认为张生善心未泯,回心转意,又见张生死在锅底,于是就将其封为灶王,命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民间的情况。 老百姓得知这点后,对灶王敬重万分。由于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都要上天回报,百姓们就在这两日举行灶祭,希望灶王爷帮自己在玉帝面前说说好话。 就这样,灶王祭慢慢成了传统习俗,变成了今天的小年。 一 天 之 差 别看小年在南北方称呼相同,但日子却不同。北方的小年在腊月二十三那天,而南方的小年则在腊月二十四日。 那么南北方的小年,为何会差一天?其实,这都要怪雍正帝。 一开始,南北方的小年其实是相同的,都为腊月二十四日,这一天人们会举行隆重的典礼祭拜灶王。 但在雍正年间,小年开始分成了南北两派。原来每年腊月二十三时,皇帝都要在坤宁宫祀神,即向天地神明汇报一下自己的工作情况。 然而雍正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平日最爱的就是批折子,就连春节也不休息,一天要披上十几个折子。 雍正皇帝一想:腊月二十三要祀神,腊月二十四要祭灶王,不如我在腊月甘三这天将两件事都办了,既节省了开支,又能腾出更多时间工作。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王族、贝勒也随之效仿,于腊月廿三这天祭灶。 渐渐的,中国形成了“官三民四船家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府在腊月甘三过小年,民家在廿四日过小年,而沿湖、海的居民则遵守船家的传统,在廿五日举行祭灶。 后来,受官气影响比较重的北方逐渐演变为廿三祭灶,就这样,南北方的小年差了一天。 小 年 习 俗 俗话说,二十四打尘埃,小年这天可是辞旧迎新,掸尘清洁的日子。 自黎明时分起,就有不少妇女早早起床,开始扫房擦窗、清洗衣物、洗锅刷碗,彻底地打扫整个房间。 那小年为什么要打扫呢?这是因为 “尘”与“陈”谐音,因此掸尘就是万象更新,将旧日的不快统统掸个干净的意思。 如果说小年掸尘是大人们的过年仪式,那么吃糖瓜就是小孩子的狂欢。 糖瓜是种汉族传统年节食品和祭祀用品,由黄米和麦芽熬制而成,非常有粘性,吃起来脆甜香酥,很受小孩子欢迎。 此外,它还有个亲戚,就是长条形的“关东糖”,两者材料相同,工序相同,只是形状不同而已。 冬天时候将糖瓜放到屋外,糖瓜就会被严寒的天气冻得极其坚固。 但一眼看过去,又能发现一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又凉又甜,脆生生的。 ![]() 春联可不只是春节专属哦,小年也是贴春联的高峰期。 春联又被叫做“门对”、“春贴”,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为特色,抒发心中的美好心愿。 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上一副讨喜的春联,以求来年阖家安康、幸福,小年贴春联也是这个寓意。 ![]() ![]() 回 家 过 年 其实小年也好,春节也好,对于身在异乡的游子来说,自己的心,其实每时每刻都与家乡的亲人在一起,从未分开。 而过年,则是拉近了彼此的物理距离,让心里的思念,终于有了盛放的场所。 这个小年,柿君还没有回家,心里却是想极了妈妈做的打糕条,不知道在冰天雪地的北方里,她可穿得暖,吃得饱? 又,有没有想觉得我这个小年都不能回家的孩子,太过不孝呢? ![]() 今天,柿君私心地推荐一道微波炉打糕条,让柿粉们都尝尝柿君家乡的美食。 ![]() ——by 伱是猴子请来的救兵吗_ 准备材料:年糕200克、韩式辣酱3汤匙、圆白菜适量、玉米油适量、胡萝卜适量、水适量。 step 01:年糕先放水里泡软,然后放入微波炉高火叮两分钟。 step 02:掉出一些水,再次放进微波炉高火叮3分钟。 step 03:萝卜切丝,白菜切断,放入容器中,再倒入适量的玉米油拌匀,放入微波炉高火叮2分钟。 step 04:取出,加3勺韩式辣酱,加入适当的水,搅拌均匀。 step 05:放入微波炉高火叮3分钟即可。 |
|
来自: 昵称33429073 > 《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