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其实不太好回答,但却又是很有意思的问题。 如果这是一个选择题,A、小米,B、华为,我们怎么选? 那我可以明确地说,AorB都是对的,也都是错的。 任何问题的回答,我们都需要考虑其角度和目的,我们从小学的是去寻求问题的标准答案,但生活不同于考试,有意思的是思考过程,而不是准确的结果。 闲话少叙,我们来看看为什么“AorB都是对的,也都是错的”?
华为的优势自然是在高端产品上面,不同于小米的激进和创新,华为胜在均衡和安全,产品显得更为敦实和稳健。 2015年,华为高端旗舰产品mate s发布,售价4199: 后来的市场证明,这款产品失败了。 但仅仅两年之后,这款产品的第三代mate10 pro就在4899价位站稳了脚跟,上市仅仅两个月之后,京东评价数量9w+: 在这个价位,这是苹果三星以外从来没有被达成过的成就。 华为海思麒麟自950开始,逐渐成为全球最好的移动soc之一,970,全球首颗集成AI芯片的soc。 2016年初,华为联合徕卡发布了第一代徕卡双摄产品P9,DXO评分80,领先小米5 1分,仅仅两年之后,mate10pro的DXO得分超越iPhone8 plus和三星note8,成为当时相机最好的智能手机之一: 当然,也是现在相机最好的智能手机之一: 两颗漂亮的大眼睛,美极了。 很显然,目前的小米,没有一台手机能够与这台手机分庭抗礼。售价4699的小米mix2全陶瓷版本不能,小米6自然也不能。 这里并不是否认小米mix2的成绩,实际上,小米的mix系列是一个引领潮流的系列,足够惊艳。但综合实力和品牌形象依然不敌mate10 pro。 我们一旦把眼光从高端拉倒性价比上,这情形又是另一种结论。 小米note3,6+64版本,售价1999: 这台手机唯一的缺憾是没有18:9屏幕。如果不考虑这个,这是目前小米最均衡的产品,相机最好的产品,也是目前这个价位最均衡的产品: DXO对其做出了如下评价: 小米Note 3在DxOMark Mobile评测中获得了90分的总体成绩,表现非常优异。它的静态照片拿下了94分的佳绩,视频则拿下了84分,实力也很坚实。对于智能手机摄影和视频录制的爱好者来说,小米Note 3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小米Note 3搭载了2倍光学变焦功能、散景模拟模式、相位检测自动对焦和4K视频等高端功能,以中等价位提供高级旗舰智能手机的卓越性能。 最后一句:“以中等价位提供高级旗舰智能手机的卓越性能。” 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小米的特色以及小米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这种特色不只是表现在小米note3上,也表现在小米max2、小米5X、红米note4x、红米5plus,甚至于小米mix2和小米6上。 性价比是一个永远不需要被忽视,也不应该被蔑视的特性。 即便是华为,如图: 整体表现更好的mate10pro,其销量少于mate10,消费者自然是考虑的性价比了。 华为在1999价位的产品有荣耀9和麦芒6,但无论是产品的精致程度,性价比,还是相机素质,产品设计,都相对落后了。而更高端的nova 2s和荣耀V10,6+64版本售价都高达2999. 2017年十月,全球手机单品销量榜: 上榜的三款产品,vivo X20、oppo R11和红米note4系列,足见小米中低端性价比产品的受欢迎程度。 也许有人会说,小米不过是因为以线上为主,省掉了渠道费用,才能做出性价比。 不错,事实确是如此,但能够为预算不够充裕的人群提供更好的产品,这本身是被市场需求和认可的。 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也有足够的能力把小米推上巅峰。 说白了,中国十四亿人口,大部分的生活都不宽裕,能为这部分人服务好,这本身就是了不起的。
很多人也许觉得,这肯定是华为强呀,无论是出货量,单价、利润、研发来看,都是华为更强。 对,若是比较现在的华为和小米,即便是不算华为的通讯和企业业务,单是移动终端,其营收依然是小米的两倍。 问题在于,小米是一家创办于2010年的企业,华为却是创办于1987年,即便是只考虑手机,华为手机始于2003,至今14年,而小米则是7年。 我们可以看看华为的发展历程: 创办于1987年的华为,20年后的营业额是160亿美元。 再看小米的: 创办于2010年; 2012年营收126亿,; 2013年营收316亿; 2014年营收743亿; 2015年营收780亿; 2016年营收约700亿; 2017年营收约1200亿。 即便是由华为1999年的120亿的销售额算起,七年后,这个数字是110亿美元,按照当时的汇率计算,折合人民币越800亿人民币,小米同期增长速度明显更快。 至于小米未来能不能如华为般成长为真正的行业巨头,还有待考量。 但把任何企业放到历史长河中去评判,先发带来的时间优势,并不能成为评判的标准,时间过得很快,十年,乃至二十年,也不过弹指一挥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