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啦 过春节,就是过年。 但是,你知道中国春节是怎么演变的吗? 戳↓↓↓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年这个字,最早是商朝的甲骨文。这个字在甲骨文里的形象,就像一个背着“禾”的人,这个含义是“收成”。古代典籍《说文》里面说:“年,谷熟也”。 年这个字距今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不过,中国人在夏朝就已经开始庆祝过年了,但当时“年”称为“岁”。“岁”是一种和斧子差不多的工具,用来收获庄稼,也用来祭祀。 到了商朝,文化特点是高度重视祭祀,所以,年由“岁”变作“祀”。到了周朝,才改称为“年”。
到了秦朝,采用《颛顼[zhuān xū]历》,将农历十月定为正月。过年时就更早了。 到了汉朝汉武帝期间,过年的时间才彻底定下来。汉武帝元封七年五月,颁布新的《汉历》,将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正月为岁首。
汉武帝以后,春节的日子一直是正月初一,名称上却有变化:岁首、正旦、元日、元旦,说的都是中国人最重要的除旧迎新的日子。 而春节的说法,出现相对较晚。直到1912年(辛亥革命后的第二年),当时袁世凯政府规定,阳历的1月1日叫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叫春节。就这样,元旦就分给了公历年,而春节成为了农历新年的称谓。这个提法,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一直沿用至今。 △袁世凯 大年初一到初六,央视新闻频道特别节目《正月里来是新春》每天上午都将通过直播带大家去各地看年俗、品年味,听大家聊过年的故事、新年的愿望。 你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参与互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