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吕嘉文:“元旦”的来源

 MAY的学习簿 2020-01-01

盈视讲坛

新年1月1日是元旦佳节。“元” 有开始、第一的意思;“旦”,是太阳从地平线升起,就是早晨的意思。“元旦”就是一年的开始,新年的第一天。

但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元旦,其实是一个“新”的节日,因为今天所说的元旦在中国仅仅才有百年的历史。但“元旦”却又是咱们中华民族一个“古老”的节日,已经有了好几千年的历史了呢!

你是不是觉得有些糊涂?怎么一会儿说才仅仅百年,一会儿又说已经好几千年了呢?

其实啊,这是因为古代的元旦和今天的元旦不是同一天的缘故。古代的元旦,实际上是今天的春节。不信你可以想想王安石那首《元日》的诗歌:“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放爆竹、饮屠苏酒、贴桃符这些不就是春节的习俗么?可王安石为什么把这一天叫做“元日”呢?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元旦”这个词,最早在《晋书》当中就出现了。中国人有过年的习俗,古时候的年初一,就叫元旦,也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岁朝、新正等。而年初一从哪天开始算起呢?在汉武帝之前也很不统一。夏朝的夏历以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一直到了汉武帝时,为了统一规范,才规定元月为正月,把元月的第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定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也就是说,从汉武帝时一直到清朝末年这两千多年之中,元旦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的春节。因此,王安石说元旦的时候“放爆竹、饮屠苏酒、贴桃符”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传统的元旦为什么会变成今天的“春节”了呢?今天我们所讲的“元旦”,又是怎么来的呢?这一切变化,与辛亥革命和新中国成立有关。

公元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决定使用公历纪年。以公元1912年1月1日为中华民国元年1月1日,并把这一天定为“新年”,但仍不叫元旦。后来,孙中山先生把大总统的职位让给了袁世凯,到了1914 年,民国内务部拿一套新的节日改革方案交给袁世凯审批。内容是设立“春、夏、秋、冬”四个节日,即把正月初一的元旦改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袁世凯看了看方案说:“改动太多太大,太麻烦了!除了春节,其它还是按照以前的来。”这样一来,农历正月初一就叫做春节了。而公历1月1日的这个“新的”节日,在民间并不热闹,除了公职人员可以放假之外,老百姓对这个节日并不怎么买账。

到了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正式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世界各国通用的公历。为了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正式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公历1月1日定名为“元旦”。至此,元旦和春节才成为我国新的意义上的节日,阳历的元旦也成为我国全国性的欢乐节日,这就是我们现在意义上的“元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