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月 19 日 雨 水 春雨至,万物生。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雨水节气的到来预示着春回大地,“寒风飞雪”渐渐远去,勃勃的生机充满大地,人们的心情也焕然一新。 身边越来越多吃货,孩子们也越来越爱吃。而吃东西讲究季节,我们常说的时令菜便是如此。 不少爸妈都疑惑,为什么要讲究呢?孩子爱吃就给吃吗?这里面既有出产的季节性原因,也有和传说与文化有关的仪式部分。 当香味刺激孩子的味蕾,当美味在舌尖翻滚,还有食物里蕴含的故事,一并讲给孩子听。 那么,雨水节气习俗上要吃什么?跟着花宝一起来看看呗~ 🌮 ··龙须饼·· 🍛 雨水节气中的最后几天就是民间所说的“二月二,龙抬头”,人们吃龙须饼怀念大旱中因悯农降雨而被罚压在山下的天龙。 按照北方地区的旧俗,这一天,普通人家要吃面条、春饼、爆玉米花、猪头肉等。 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与龙有关,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 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 今天,你给孩子准备了“龙”的哪个部位? 🌮 ··罐罐肉·· 🍛 “雨水节,回娘家”是流行于川西一带的节日习俗,每逢这时,出嫁的女儿要回家探望父母。 其中典型的礼品被称作“罐罐肉”,即用砂锅炖了猪脚、雪山大豆、海带,再用红纸、红绳封了罐口送给父母,以对他们的养育之恩表示感谢和敬意。 今年雨水时节恰逢春节小长假,你带上了什么好吃的给孩子的外婆呢? 🌮 ··韭菜·· 🍛 雨水节气气候冷暖不一,需要保养阳气,而韭菜最适合。 韭菜含有挥发油、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有健胃、提神、强肾等功效。 春韭为韭菜中的佼佼者,味道尤为鲜美。其根白如玉,叶绿似翠,清香馥郁。春韭吃法多样,既可佐肉、蛋、虾、墨鱼等,又可做包子水饺的馅料。 炒绿豆芽或豆腐干时加些春韭,也是格外芳香可口。 🌮 ··春笋·· 🍛 被誉为“素食第一品”的春笋自古备受人们喜爱。文人墨客和美食家对它赞叹不已,有“尝鲜无不道春笋”之说。 春笋笋体肥厚,美味爽口,营养丰富,可荤可素。做法不同,风味也各异,炒、炖、煮、煨皆成佳肴。 地方名菜春笋均占一席之地,如上海的“枸杞春笋”,南京的“春笋白拌鸡”,浙江的“南肉春笋”。 🌮 ··占稻色·· 🍛 雨水节气客家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占稻色”。所谓“占稻色”就是通过爆炒糯谷米花,来占卜这年稻子收获的丰歉,即预测稻谷的成色。 成色足则意味着高产,成色不足则意味着产量低。而“成色”的好坏,就看爆出的糯米花多少。 爆出来白花花的糯米越多,则这年稻子的收成越好;而爆出来的米花越少,则意味着是年收成不好,米价将贵。 后来爆糯谷占卜收成的习俗,在大多数地方开始渐渐淡化,因此演变成年底爆米花作煎堆馅习俗。 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广州之俗,岁终以烈火爆开糯谷,名曰炮谷。以为煎堆心馅。煎堆者,以糯粉为大小圆,入油煎之。” 新春之际,你吃上了一口家乡的煎堆了吗?圆碌碌的样子,超可爱。 爆米花即“炮谷”,赣南客家多称之为“米炮”,现在已是客家人过年必备的一种食物。这其中 “花”与“发”语音相似,有发财的预兆。 有些地方的客家人甚至还用爆米花供奉天官玉帝与土地社官,以祈求天地和美,风调雨顺,家家户户五谷丰登。 爆米花是孩子看电影的必备食品,这么多的新春电影,都去看了吗? 编辑:小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