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熙简朴、慈禧铺张、乾隆不和后妃共餐,皇帝都吃啥?

 巴黎艺术沙龙 2018-02-20

尽管有饮食史家认为:明清开国之君,往往都能自奉俭约。但是随着中央政权的日益强化,皇帝膳食的铺排则日甚一日。

现以最能代表清代皇帝御膳最高成就的乾隆御膳作一观察。

仅从每天皇帝进膳的时间来看,多少年一贯制——早膳在卯正以后(早六七点钟),晚膳却在午、未两个时辰(十二点至午后两点)。

每天晚上在酉时(晚六时)前后,还要进一次“晚点”(小吃)。

还有,为怕一旦烹饪失宜,司其事者,无可诿咎,每天都要开单——御膳的某一物品、某物是什么人烹调的,具稿呈内务府大臣。

皇帝的进餐也是不轻易改变的——他不与后妃们一起进餐。

只有在除夕等大节庆日里,才与后妃们一起进餐。但即使这样也要严加区别,以示尊卑。

乾隆二年(1737)除夕,弘历释服后第一次在乾清宫举行家宴。

据记载,乾清宫正中摆皇帝金龙大宴桌,左侧摆皇后宴桌,北向东西两排摆皇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等人宴桌。

每桌一、二、三人不等。

宴席间不断地转宴,其程序是冷膳、汤膳、酒膳。

以酒膳为例,皇帝一桌酒膳四十品,皇后三十二品,妃、嫔等位十五品。

又各按位份用碗:皇帝、皇后用金龙盘、金龙碗,皇贵妃用黄地黄龙碗,妃用黄地绿龙碗,嫔用蓝地绿龙碗,贵人用酱色绿龙碗,常在以下用五彩六龙碗。

众后妃像众星拱月般,突出着皇帝这轮给她们带来光明的皎月,这就如同欧洲人看到中国群臣服侍皇帝所遵循的各种礼节一样,通过这种种礼节,一看便知,人们伺候的是一国之主,那些杯盘碗盏洁净、华丽、无与伦比,这与其说是在向一位君主敬奉饮食,不如说是祭祀一尊偶像。

皇帝用膳常常不固定宫内一处,还经常外出巡幸长住。

乾隆在位六十年,有四十多个生日,即四十多个“万寿节”是在热河行宫度过的。

为了适应环境和皇帝随时可能吃一点“点心”或者茶的需要,御膳必须在短时间内迅速端上来,这就需要额外准备精良的炊具,以便“行灶”烹调。

根据文献材料记录:

内膳房备有数只炭箱,上有铁板。

一切菜品均由粗瓷碗盛好,放在铁板上加温备用。

点心,饭有蒸锅,粥有粥罐,均是银质,也靠在炭箱上。

饮食器皿主要分为两种式样的“暖碗”:一种是冬天用的银碗,碗有两层,上层是菜肴,下层是汤,这种碗有银盖,装饰精美,和食物一起端到食案上。另一种是由二分厚的铁碗和两块很厚的铁板构成的器物,把做好的菜肴放入铁碗中,烧热两块铁板,一块放在碗下,一块盖在碗上。

如果皇帝说“传膳”,就能把铁碗中的菜肴拨入瓷碗里供膳了。

有史料证明,这种饮食方式一直到晚清都是这样保持着。

为了使皇帝吃到始终保温可口的饭菜,御膳房创造了这一饮食方式的最高水平。

另外,皇帝每餐未有明确规定必须是多少品。

从现存康熙、乾隆、嘉庆三朝皇帝用膳品种统计,多寡不一,总体来看,康熙简朴一些,乾隆、嘉庆就铺张起来了,一般有十余种、四十余种,甚至达到百余种之多。这里面包括贵妃所贡奉的美馔,但每餐平均有数十种之多是经常的。

晚清,慈禧早晚两餐则达到:茶为四十八品,“三节”万寿时为一百零八品。

但通常的说法是,慈禧每饭约精馔一百五十品,列成长式,大碗小碟相间排列,别有二几,置果盘,皆糖莲子、瓜子、核桃等干鲜果品,为餐后随意掇食。米饭是寸长的玉田稻米,有胭脂、碧粳诸名,常膳必备五十余种粥,稻粱菽麦,无所不有。

皇帝所食,主要食材为鸡、鸭、猪、鱼、蔬菜等食物,羊则由庆丰司供应。

其余山珍海错及诸干菜,皆各处所贡,不需市易。

这种进贡从明代就十分盛行了。

在明代的方志上,都专辟一项,那就是或称为“土贡”,或称“国朝岁办土物”,或“贡课”或“贡赋”或“岁贡”的,以各地特产食物为主的贡奉制度。

它的名目繁多,有专门的供用船只,并分门别类。守备不用冰的,如橄榄、鲜茶、木犀、榴、柿、橘、天鹅、腌菜、蜜樱、藓糕、鹚,司苑局的荸荠、芋、姜、藕、果,内府供用库的香稻、苗姜…而且是专项进奉,如冰鲜鲥鱼、杨梅。

有的贡奉劳民伤财,以致大臣也不得不专为此向皇帝进言。他的叙说使我们看到,皇帝的日常御膳是建筑在怎样的一种基础之上:

明代皇帝所需腌腊活鹿一百五十一只,天鹅四百六十三只,都是从河北、安庆、广西等地方采捕解纳的。有的是从三四千里路来,有的是从一两千里路来,都要等到小雪时节送到京城。

鹿和天鹅的沿途喂养是很难的,所以大多瘦损,依期宰腌,用盐太少,天然生虫,用盐太多,苦咸无味。又要打造木柜装盛,起拨马、船快运,迁延日久,停放过时,运到京城,不堪供应。

鹿、天鹅均是北方山泽野牲,北京是不难就近搞到的,可是仍要数千里之遥的贡奉,这无非是摆谱,而给予地方的压力是相当大的。

《1368—1840中国饮食生活:

成熟佳肴的文明》

编者著:伊永文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