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性咽炎,不妨换一下思路,给中医一次治疗机会吧!

 我爱我家tjj 2018-02-20

随着医学的发展,中医不得不面对各种新的病名。“慢性咽炎”就是这样,中医原来没有这个病名。好像一带上“慢性”或者“综合症”的病,虽然不像癌症难治,但也大多束手无策。那么,能不能转换一下思路,给中医一次机会呢?

认真地在百度学习了“慢性咽炎”知识,“各型慢性咽炎症状大致相似且多种多样,如咽部不适感、异物感、咽部分泌物不易咯出、咽部痒感、烧灼感、干燥感或刺激感,还可有微痛感”。尽管分型不同,症状大多类似。

中医古籍,有没有记载呢?有!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心脉大甚为喉营”,即言喉间有物。

医圣仲景《金匮要略》记载“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所谓“炙脔”,是中医常用以比喻堵塞咽喉中的痰涎。脔,小肉块,大部分人人认为是鱼肉,炙脔,就是烤热的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这个感受不用得病,也能体会到。

宋代《南阳活人书》首提“梅核气”,形容嗓子堵了一个小梅核。

后世更有医家做了细分。

《金匮要略》虽然寥寥数语,但证明方确,应该是是治疗这类病症的基础方剂。特别提到,女性尤其多见。可能过去妇女被压抑奴役,患病较多。现在妇女得解放,男同志也不少啊,说明妇女真的解放了。开玩笑了,原因很多,关键是情志不遂,脾气较大,火气太旺。

所以,从中医角度看,所谓慢性咽炎,不是炎症。炎字两个火,相当于中医说的火。反正中医就是这样,有时让人搞不懂。

治疗方子也已经给出,半夏厚朴汤主之。方子很简单: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这个方子有效与否的关键是半夏,现在市面流通的什么姜半夏、法半夏、清半夏,基本没有用,要用生的旱半夏。 旱半夏,本人尝过,稍微一点,立刻嗓子就麻够呛,说明这个药作用于咽部。《金匮要略》还有“半夏散”治疗咽病。 此外,即便没有生半夏,用其他半夏要水洗,特别是法半夏,经过矾制以后,几乎没有药性,同时矾也影响药性。所以张锡纯在药解里面提出要水洗至清。我也做过实验,真的需要洗五六次,才没有白沫子。 方子开对了,要检视药物。可惜现在很多中医只管开方子,不认识药物。

这是一个主方,有的派别医生也会有其他方剂,殊途同归,就像吃饭,馒头大米,目标是饱腹。

特别推荐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特别青睐的自创的八味解郁汤,其实就是半夏厚普汤合上四逆散,效果很好。组成:柴胡、白芍、枳壳、生甘草、半夏、厚朴、茯苓、苏梗克或苏叶、生姜或干姜。

黄教授不仅用来治疗“慢性咽炎”,还用来治疗各类“抑郁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网上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