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军官极端鄙视低种姓的士兵,这其实还不如中国清朝一制度灵活
达达说装备
1962年,当时解放军在中印边境达旺西山口,一战就打垮了达维尔准将的一个旅,俘虏了达维尔准将,毙敌无数,俘虏印军一千多人。当时,解放军将这些俘虏集中后,就发现俘虏中的一些印兵军官竟不愿与士兵们一起排队、一起进食,甚至不让士兵触碰他们。
一开始解放军战士们还以为这些印军官吃了败仗不服气,在闹情绪。后一了解才知道,原来印度军队里的军官基本上都是高种姓人担任,而士兵则大多数是低种姓的,印军官们认为解放军将他们与低种姓的士兵关在一起,是对他们的侮辱,所以他们拒绝与士兵一起排队一起进食。得知真相后,一些从不知道种姓制度为何物的战士不觉大骂,说这样的军队怎么能打得过解放军?!
相比于中国,印度社会的同质化程度很低,宗教、种姓、民族的分歧和矛盾非常大。种姓源于血缘和家庭出身,即便是当兵,也是无法改变自己的种姓的。尽管印度独立后制定的宪法,已经从法理上废除了种姓制度的存在,但是种姓制度作为非正式的社会制度,可以说影响是非常强大的,并且这种影响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基本上不可能被短期内摧毁。
其实,努尔哈赤在八旗制度初建时设四旗:黄旗、白旗、红旗、蓝旗。1614年因“归服益广”将四旗改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称八旗。清朝建立后,正黄旗、正白旗、镶黄旗为上三旗,直属皇帝,其余五旗为下五旗。康熙朝后,皇后(包括被追封皇后)和贵妃及其母家在下五旗者,皆编入上三旗以提高身份,即抬旗。比较有名的例子是清末咸丰帝的遗孀慈禧,她的家族本是下五旗之一的镶蓝旗,之后随着她的掌权而被抬入上三旗之一的镶黄旗。